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甘肃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 发布时间:2016-03-01 05:32:49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特约撰稿人 范义

  在三次产业结构体系中,第一产业是基础、第二产业是中心、第三产业是保障。

  随着国家在“一五”、“二五”和“大三线”的大项目行动计划施行及后来的改革开放,甘肃第二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1年第二产业提升到45%,跃居第一。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新理念的背景下,甘肃三次产业结构已经具有城市化属性的“三二一”形态。2015年,甘肃三次产业比重为14.4∶36.8∶48.8,甘肃省的第三产业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刷新了甘肃三次产业业态新的一页,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透视甘肃三次产业结构历史变迁,三产依次呈现出“从高到低、从低到高”的规律性。即,第一产业产值的占比是从高到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历史上不断地人为开发、人为战乱等问题直接造成了生态退化;第二产业产值的占比是从低到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依靠国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工业项目的大幅度投入和后来粗放型、资源驱动模式及房地产的拉动;第三产业产值的占比是从低到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业企业发展方式发生了向绿色、环保体系的政策性导向转变,以及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效应。

  甘肃“三二一”新业态面临的突出问题

  “三二一”产业结构是目前三次产业结构形态中的最佳形态,一般经历的过程:以“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为序,最终进入“三、二、一”为序列的“高服务化”阶段。其产业内部一般要经历轻工业化、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知识技术集约化等四个阶段;其服务业内部,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社会服务需求不断积累,服务业从一、二次产业中游离出来,向独立化、自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不断催生新的服务行业,并逐渐与其他产业融合。从这个理论意义上讲,甘肃现在的“三二一”产业结构,与理论上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比较,仍然有着一定的差异。

  甘肃作为一个工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产业关联度小的落后省份,今天呈现的产业形态,不完全是理论上“三二一”产业深度融合的结果,实际上是科技支撑性的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和作为新增长动力未能及时实现相应接续替换所致的结果,在产业知识技术集约化程度及服务经济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上仍然有着明显的欠缺,只有统筹协调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逐步找到破解目前产能过剩、资产缩水、信用膨胀的产业结构的钥匙。

  甘肃之所以出现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和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的“六降一升”问题,实质就是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合理、产能过剩严重、区域发展同质化等问题导致的,需要亟待深入研究破解。

  进一步优化甘肃“三二一”产业结构的思考

  思考之一,要进一步深刻认识优化“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背景意义。

  产业是强省之基、兴省之本。当今世界,强强联合的产业竞争环境异常严峻,突出表现在国际化的产业更替、产品更新趋于加快,新的产业革命正孕育形成,弱肉强食的经济残酷竞争更趋激烈。

  国内的现实背景就是进入新常态后,增长速度放慢了,而且放慢主要原因是结构性的。结构性调整的困难决定了新常态的长期性,这样依靠要素成本优势驱动发展的空间变小,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环境成本上升是刚性的。在新常态下,政府不能也无力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因此,如果依靠企业家的创造力、创新力提高效率,其增长是能够持续的,而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拉动增长,是难以持续的。

  思考之二,要把创新理念贯穿于甘肃“三二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全过程。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理念,树立创新理念,是推动和实现甘肃“三二一”产业结构持续健康调整的必然选择。现在,甘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的都是高端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甘肃90%的国有企业还是零专利,还存在着专业人才引进与产业对接不起来的“两张皮”现象。需要的一些技术难以引进,只能靠我们自己创新。全省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和矛盾,说到底是创新缺乏、创新不足。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也好,离开创新就没有出路,就必然会举步艰难。

  甘肃要适应经济新常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从政府拉动需求的模式转变为通过改革释放市场能量的增长模式,主要是要发挥企业家的创造和创新精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竞争优势,更应该是具有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优势。

  思考之三,要主打特色牌,在甘肃“三二一”产业结构融合的设计上下功夫。

  一个好的顶层设计是成功的一半。甘肃“三二一”产业结构的再优化,要真正摆脱以往的路径依赖,实现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逐步对接全国及全球一体化产业分工体系,必须要咬定省情和特色不放松。省情是一个基点,特色就是吸引力、就是竞争力。甘肃“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一盘棋设计、多层面融合来努力:一是关于理论的定位和政策的选择,理论是眼睛,政策是生命,要站到“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自贸区、亚投行”的角度,寻找以非公企业为主的属于自己的内生性发展体系和政策。二是要进一步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的体制机制升级版;三是要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博览会作为提升带动甘肃在世界平台的一流龙头项目,以此带动甘肃文化元素以及品牌培育的大提升;四是要进一步打造兰州物流中心、交通枢纽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创新升级版;五是要不断打造治理兰州堵车、空气污染、绿色覆盖、空间优化等升级版,营造“五城联创”生态环境;六是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打开新的经济持续增长新空间。比如,可以通过利用青海、陕西的石油天然气,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及其深加工,把兰州逐步建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综合性石化基地。

  思考之四,要把“农业产业化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深度融合作为甘肃“三二一”产业结构优化的重大战略选项。

  融合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热词。融合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带有本质性、规律性的有机统一。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干旱少雨,十年九旱,现在贫困人口仍有300多万,农业基础薄弱,应该尽早地投入启动“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化”战略规划,尤其把棚室园式特色农业生产模式确定为甘肃未来主导性产业。

  甘肃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经营及其流转问题,要真正解决农民问题,让农民富起来,关键在于有产业、科技支撑的城镇化。针对目前甘肃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区域间缺乏良性互动与合作、缺乏增长极的中心城市的问题,要在进一步加快打造“一个兰州中心、三个基本点(分别为天水、酒嘉、庆阳)”的城市框架体系上有实质性的突破。如果把“农业产业化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深度融合起来,就会使甘肃产业发展“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系甘肃行政学院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