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潮涌钦州湾
- 发布时间:2016-02-25 08:29:53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詹新华燕玉海李朝民王小川
钦州,是一个深藏故事的传统农区。作为广西“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钦州现代农业本可实现健康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示范和表率。
但现实却很“骨感”。几年前,谈起农业家底儿,钦州人都止不住摇头: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较大,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生产结构单一,等等。钦州再沿着老路往前走,难免越走越窄。
钦州面临的问题,是中西部农区的一个缩影。为了从根本上破解这些难题,钦州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果敢决策,把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将先进的物质技术力量和生产经营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创造综合效益。
道行致远,不忘初心。几年来,钦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会议,内容涵盖产业发展、技术推广、新型主体培育、农村改革、标准化生产等各个领域,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推动现代农业稳健发展。
“几年来,钦州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各项决策部署,以‘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钱袋子’四大工程和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核心,全力推进钦州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钦州市委副书记徐贵说。
几年过去,一份沉甸甸的现代农业成绩单摆在我们面前:
201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计338.12万亩,完成年度计划327万亩的103.4%,粮食总产量实现“五连‘超’”;全市蔬菜总产量135万吨,同比增长6.8%,蔬菜供给保障能力实现“五连升”;全市水果总产量172万吨,同比增长3.12%,实现“五连高”(五年连续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710元,同比增长9.2%,农民收入实现“五连快”。
几年来,钦州现代农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这份答卷,浸透着钦州市委、市政府浓浓的三农情怀,更镌刻着他们坚毅有恒的改革足迹。近日,记者对跳荡的钦州现代农业实践进行了探访。
示范引领,着力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全域推进的布局,党建兴农的目标,融合共赢的发展宗旨,构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主线
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2014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为政府、企业、农民搭建一个共同的发展平台,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积极因素投入农业、支持农村、带富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点、试验场、展示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2014年5月以来,钦州市委、市政府在原有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与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决策部署精准“对表”,坚持以工业理念抓农业,打造首批共13个(1个已获得自治区认定、规划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区4个、创建市级示范区8个)要素集中、产业集聚、经营集约、技术集成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走出一条集约、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守原则、强基础,示范区建设坚持全覆盖。“在创建核心示范区过程中我们强调‘四个突出’:突出‘特色’,要瞄准广西特色农业这个多年打造形成的金质资源开展示范区创建;突出‘现代’,推动示范区实现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突出‘核心’,按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三区’逐步扩大、梯度推进;突出‘区’的内涵,既采用‘园区’建设理念,又打破‘园’的围墙,确保可学、可用、可复制。”广西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谢泽宇说。
“示范区创建的目标就是核心示范区农户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拓展区农户,拓展区农户人均收入高于辐射区农户,辐射区农户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当地乡镇农户人均纯收入。”
钦州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开宏说,为了切实做到合理布局,钦州市进行顶层设计,专门出台了《钦州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了2014—2020年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有了顶层设计,认识逐渐统一,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2015年,示范区建设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成效初显。目前,全市示范区已完成道路建设152.3公里,水利建设177.5公里,基础设施建设11370平方米,公共设施建设15830平方米。未来5年,钦州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将努力实现全覆盖。
——谋全局、树典型,示范区建设坚持党建兴农。近几年,钦州市农业局机关党委将“自强实干、融和共赢”的钦州精神与三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党建兴农”目标,扎实有序推进示范区建设。
黄成轩和胡成武是钦州农业的两面旗帜。他们均是钦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共产党员,扎根基层几十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非凡的业绩。黄成轩带领群众引种和扩种冬椒成功,使那丽变成了钦州的“辣椒市场”,带动大量的椒农走上致富路。胡成武在上级农业部门的支持指导下,通过实践、总结和探索,创造了粮食高产纪录,2015年早稻试验平均亩产干谷861.1公斤,刷新了钦州市单产770.8公斤纪录,打破了广西双季稻的单产纪录。
为了更好发挥党组织在合作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2013年以来,钦州市农业局机关党委围绕“党建兴农”目标,通过“六引六争”(领导带头引导组建,争当党建“组织员”;“尖兵”派驻引导组建,争当党建“勤务员”;“主动上门”引导组建,争当党建“服务员”;阵地活动引导组建,争当党建“辅导员”;典型宣传引导组建,争当党建“宣传员”;培训教育引导组建,争当党建“教导员”),本着“参与而不干预、引导而不领导、帮办而不包办”的原则,把引导帮助合作社建立党组织作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的工作创新来探索实践。目前,全市已建党组织的合作社有36家,走出一条“合作社里建支部、建好支部促发展”的新路子。
——破藩篱、促发展,示范区建设坚持融合共赢。打破田埂阻碍,破解土地资本要素制约。在钦北区九佰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通过土地流转,打破田埂,有效克服地块零碎、资金分散等难题。目前,该园区已形成核心区3000多亩耕地连片规模经营优势,整合资金3195万元。在园区放眼望去,以10亩为单位的种植小区整齐划一,灌溉和电力设施配套到田间地头,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提升了园区承载力。
发展生态农业,破解资源环境硬约束。广西钦州钦南台湾农民创业园于2011年6月经农业部和国台办批准设立,是首个落户广西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钦州市钦台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是由台商史庆章投资2.4亿元兴建,占地面积2800亩,依托台湾精品农业,努力打造以台湾文化为主题元素,集种植、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休闲综合观光示范区。目前,园区成功发展种植基地2200亩,因地制宜种植果蔬,包括日本秋葵、台湾凤梨、火龙果等,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延伸产业链条,破解农产品价格天花板。立足荔枝、火龙果、富硒稻米等规模特色产业优势,鼓励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加工、品牌构建、农业休闲旅游。钦州市钦南区玛氏火龙果产业示范区、灵山县龙武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钦州市钦南区康熙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分别完成火龙果、荔枝、富硒稻米加工厂建设,打造出“龙武荔枝”“火龙牌火龙果”“康熙牌富硒大米”等绿色食品品牌,打通了从选种至营销的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创新为要,精准推出硬招实招
——关键是找准路子,推出一批叫得响、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创新靶向更准、手段更准、重点更准,是现代农业发展举措的新亮点
“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黄开宏说,几年来,钦州农业农村改革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从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入手,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使改革落地生根。
——创新靶向精准,用科技筑牢安民之基。
打擂台,是中国旧时武术散打的一种竞赛形式。近年来,钦州市农业部门巧妙地将“打擂台”这种古老的方式融入了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活动当中,成为激发农业技术人员创新高产技术以及通过技术实现高产的“动力源”。
“所谓‘打擂台’,就是把农技员下放到田里去,每个人都要找农户结成对子,专门提供技术指导,每季收割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通过寻找差距来改进方法,达到助农增收的目的。”黄开宏介绍,2012年钦州市启动了粮食高产创建竞赛活动,2013年晚稻亩产达到770.7公斤,打破了“晚稻产量不超早稻”传统局面,全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13.15万吨,比开展“擂台赛”前的2010年增8.47%。
钦北区那蒙镇平福村水稻高产擂台基地负责人叶建春介绍,为提高高产创建过程中的技术支撑能力,钦州市农业部门及时展开“全年水稻吨粮技术”研究,并申请科技立项。针对本地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Y两优2号”和“深两优5814”等水稻新品种,开展了育秧方式、增密抛插、氮肥后移等综合配套技术试验,集成了抛插平衡、施肥平衡、水汽平衡等配套的双季稻“平衡栽培技术”,经自治区专家鉴定,这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据悉,钦州市各县、区创建活动不仅设置了“单块稻田擂台模式”,还加入了“连片高产擂台模式”,参赛对象不再局限于农业干部,普通农户、种粮大户和合作社均可报名参加,通过“擂台模式”钦州市粮食不断增产,促进钱粮双增。
——创新手段精准,构建“三网助三农”服务新格局。
面对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的新形势,如何推动钦州农村经济发展?2013年10月,钦州市农业局在自治区农业厅和市委组织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创造性地在全市农业系统组织开展“建三网助三农”活动,建立了市、县(区)、镇、村四级联创机制,全面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网、农村党风廉政网和农业科技培训网(简称“三网”),助推三农工作全面发展。
“三网助三农”如何精准落地,是个难题。因为“三网”并非完全是“三个电子网络”,而是要借助电子网络,形成一个市县镇村四级级级有人负责的电子网络和管理网络相结合的综合网络。鉴此,钦州市农业局进行调研后,设计了一套“三网合一”的效果图,然后在钦南区犀牛脚镇联民村探索实践。
钦州市农业局通过在联民村建设合作社党建网、农业科技培训网、农村党风廉政网,将该村甘蔗种植合作社里5名党员组织起来,重点培训指导,给予经费扶持,打造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农业工作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服务新平台。2014年8月,钦州市农业局召开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联民村经验。至此,全市农业系统“建三网助三农”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建立专业合作社党建网,增强农村经济组织动力;建立农村党风廉政网,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建立农业科技培训网,增强农民致富奔康能力。三网融合,就能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黄开宏说,“三网助三农”有四个特点:
让合作社的党员有了“家”的感觉。合作社成立党组织后,让党的相关政策精神及时传达到合作社的党员群众中去,消除了以往党的惠民政策在合作社“悬空”和“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尴尬境况。
加强了党员的责任担当意识。合作社党员敢于结合自身优势向社员公开服务承诺。如灵山县三隆镇三喜番石榴种植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施扬专,是台湾番石榴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他主动向群众承诺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在他的引导和帮助下,现在台湾番石榴种植已成规模,番石榴已成果农“摇钱树”。
完善了农民培训服务体系。由合作社党支部根据产业要求组建不同类型的农民田间学校,如蔬菜、茶叶、甘蔗、水稻等。他们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量身”开展集中培训,提升合作社带头人和领办人的“软实力”;同时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使群众社员在田间地头免费学到理论技能知识,发展农业生产。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农业项目资金监管得到加强。由于每个网点都成立有村“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或“农业资金项目”监管领导小组,增强了群众对村集体“三资”和农业资金项目使用的知情权、监督权。同时,市县(区)镇农业部门还不定期进行督导抽查,确保各项资金项目不受侵蚀。
——创新重点精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针对农村单家独户经营风险大效益低等问题,钦州市总结推广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做法,即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灵活采取土地入股、土地租赁返聘、土地分季共享、服务托管等利益联结形式,发展以土地股份合作共赢、企业租赁经营、“大园区+小农场”等多种规模经营方式,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
钦南区康熙现代农业种养合作社是规模化经营的典型代表。“康熙合作社采用土地入股和服务托管经营方式流转建设3000亩富硒水稻生产示范基地,集成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绿色植保新技术等现代农业新技术,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同时,该社通过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推广粮食、水果、蔬菜和养殖产业标准化种养模式,带动周边农户每年每亩田增效1800元。”康熙现代农业种养合作社负责人陈亚大介绍说。
为了深入挖掘农业的旅游观光功能,钦州市积极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休闲农业精品点与旅游线路,提升现代农业综合效益。钦南区玛氏火龙果产业核心示范区在现有火龙果8500亩的基础上,通过开发火龙果洗面奶、面膜、乳液等深加工产品3个,申请专利2个,启动了4000亩火龙果文化休闲园项目,着力打造火龙果生态观光旅游的农业5A景区。目前该市13个示范区围绕市、县城区周边布点,初步形成了车程在半小时左右的都市农业旅游圈。
上下同心,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实实在在的财政投入、务求实效的统筹安排、经营主体的主动投资,是现代农业发展实践的新气象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一定要注重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徐贵说,几年来,钦州市委、市政府统一思想,聚焦“一张图”,展开“一盘棋”,上下同心,主动作为,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政府节流开源增加投入。近年来,在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收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但对三农领域的投入力度并未减少。仅示范区创建一项,截至2015年11月底,钦州市13个示范区已投资2.69亿元,对示范区的山、水、田、林、路和电气、信息基础设施等进行改造,为示范区创建打下良好基础。
——部门协调统筹优化服务。农业部门发挥主力军作用,把产业发展、技术推广、新型主体培育、农村改革、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融入示范区创建来推进。国土部门优先安排示范区内工业建设用地指标,并对示范区内土地“小块并大块”给予必要的奖补。财政部门从预算环节入手,整合相关项目资金,集中投向示范区。发改、气象、农机等多部门齐心协力优化三农服务水平。
譬如,为了创新产品流通机制,提高园区营销水平,钦州市农业局聚焦线上线下两个市场,创新推进示范区农产品流通。2015年以来,多次组织钦州市示范区企业、合作社依托淘宝网、广西农产品贸易网等网站在线举办展销节,同时参与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全国荔枝龙眼交易会、灵山荔枝节等传统型重大节会展会。扶持示范区直销店建设,2015年新设立钦州致臻农业无公害蔬菜直销中心,该中心对接多个示范区蔬菜基地,让市民享受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各种经营主体主动投资。示范区创建,政府投入是基础,各种经营主体投入是关键。钦州各地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特色办区”的原则,采取以奖代补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数亿元民间资本投入示范区创建,催生了一批新型经营主体。钦南区鑫农欢乐农庄负责人陈家珍就是其中一员。
鑫农欢乐农庄前身是台湾老板创办的莲雾果园,由于土质问题,莲雾生长并不理想。2013年,陈家珍等4人看中了该地的地理位置和已种植的6000棵莲雾果苗。在钦州市农业局指导下,陈家珍组建了合作社,先后投入3900多万元,创建了鑫农欢乐农庄。鑫农欢乐农庄位于钦南区尖山镇九鸦村,总占地约3000亩,是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新型农家乐旅游度假区。置身园区,果树林立、芳草茵茵、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心旷神怡、物我两忘。陈家珍说,去年11月8日,该示范区在还没正式开园试营业阶段,单日营业额就超20万元,成为广西首个人气爆棚和单日营业额最高的农业示范园区。如今,鑫农欢乐农庄成功贴上了“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的标签。
铺砖、排水、疏浚,何连珍轻车熟路;白天上班,晚上休息,何连珍觉得自己的日子没有比现在更好的了。面对记者的采访,家住钦南区尖山镇九鸦村横丰三队的何连珍打开了话匣子:“家里有8亩地承包给鑫农,每年可获得5200元的收入;给鑫农打工,月薪2400元;剩下来的土地还能种植高产水稻,犁田、耕作、收割均由鑫农包办。现在,我们一家人生活很幸福!”
钦州的天穹是纯净的,钦州的山水是自然的,钦州的环境是宜居的……行走在钦州乡野蔚蓝的天空下,液态的阳光里,和煦的微风中,不知你是否聆听到了春天花开的声音,鸟儿欢娱的鸣唱?!不知你是否感受到了现代农业大潮涌动钦州湾的阵阵声浪?!站在“十三五”开局的门槛上,我们瞩望未来,钦州农业在中国农业的版图上呈现出一片永恒的亮色!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