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上海医生在摩洛哥讲中国故事

  • 发布时间:2016-02-21 19:30:57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马海邻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今年在家里过年,尽管要值班,毕竟能跟家里人吃几顿团圆饭。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李会开心之余,还是有些惆怅,马年、羊年两个春节,她是在遥远的北非国度摩洛哥度过的。为了纪念两年的援外医疗队生活,她过年做几道摩洛哥菜,让亲朋好友尝尝,调料配不齐,只能做改良版的。

  在上海医疗队援助摩洛哥40周年之后,记者寻访了部分队员。40年跨越了多个时代,世界格局变化巨大,我国内政外交政策也不断调整,不变的是“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两个关键词。

  在摩洛哥首先“红”起来的,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医术:针灸。许文颖的论文中介绍,首批援摩医疗队一到,有所风闻的当地人就来打听针灸。两年间,队里仅有的1名针灸医生完成了5万人次的门诊量。经过口碑传播和媒体报道,“针灸”成了中国医疗队的代名词。

  摩洛哥的医生分为专科和全科,其中专科医生的社会地位高,教育背景往往有欧洲留学的经历,“比较傲”是上海医生们告诉记者的普遍印象。但孙梅芳主刀的一台手术,摩方一位专科医生竟主动打了下手。病人的胎儿和胎盘已经游离到腹腔内,孙医生见过很多子宫破裂的产妇,从没碰到如此严重的。当地专科医生曾建议让病人转院,按照当地法规,只要转院单一开,途中病人发生任何情况,医生都没有责任。但转院要在山路颠簸4个小时,为了1%的生命的希望,孙医生决定就地抢救。也许就在那刻,当地专科医生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帮孙医生把病人送到手术室,还帮助拿血。手术从半夜23时45分,一直做到次日凌晨4时30分。白天,专科医生发现病人救活了,高兴得不得了。此后,他对中国医生由衷地表现出尊重,他觉得中国了不起。

  外科副主任医师郇(音同“环”)金亮,在摩洛哥两年,成功拿下大小手术1200余例,他的工作量为摩方普外科专科医生的4倍多。郇这个姓少见,因此郇金亮的名字好搜索。搜到很多国内患者及家属对郇大夫的评价,都说他耐心、亲切、医术高。

  快十年过去了,郇金亮还是对一名病人感到遗憾。一天下午18时多,正在休息的郇大夫被叫去看一位伤者,小伙子只有17岁,中午12时左右被人捅了一刀,脾脏破裂,此时已经停止呼吸。郇医生说,当地医生经验不足,手术中没能控制大出血,假如早点叫我就好了。

  没有办法去统计,由于中国医生到来,当地的病人多了多少生存和痊愈的机会。可以统计的是“转院率”,2007年年末,郇金亮记录了一笔:“2007年4月至今,凡我经手普外科病人实现零转院纪录。”

  零转院的背后,是医术的高低,也是观念的不同。几乎每位接受采访的援摩队员,都讲到了转院之争。交通不便,病人往往不到熬不过去不来医院,病情越是危重,当地医生越是赶紧让转到大医院,这一转,便是少则几小时的颠簸折腾,生死难料。刚开始时,两方的医生互不理解。郇金亮发现,条件确实有限。比如已经休克的患者,首先麻醉师担心,因为没有复苏室,没有监护病房,其次护士不愿也无经验护理。于是,他不时到病房巡视,传授经验,督促护士完成护理工作。一个月之后,摩方医护人员心中有底,配合默契起来,工作变得异常顺利。

  中国医疗队带去的,是“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积淀,每一个行业都有自身的道德标杆,白衣天使视救死扶伤为天职,而不仅是一份工作,更不是“生意”。

  (本报摘编自解放日报)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