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微信红包猴年春节总收发321亿次

  • 发布时间:2016-02-17 01:30:46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互联网红包从最开始的节日活动,逐渐发展成为替代贺卡、请柬的情感表达工具,成为一款成熟的社交场景应用

  从内部“小乐子”到“现象级”产品,只三年时间,国人的节日与生活就被微信红包紧紧绑定,一如当年的短信。

  红包重构春节场景

  2月13日,微信公布了猴年春节期间(除夕到初五)的红包整体数据,总收发次数达321亿次,相较于羊年春节6天收发32.7亿次,增长近10倍。

  2014年,微信红包首次让传统的红包移动起来,当年即有500万人参与红包活动,到2016年参与人数已达5.16亿,几乎覆盖了全国四分之三的网民。与曾经的春节短信拜年内容更多依赖发送者个人创造不同,微信红包经常会有些小小的创新吸引着使用者。今年春节,微信又推出了红包照片,除夕当天共有2900万张红包照片发出,红包照片互动总次数超过1.92亿次。

  从指尖新年俗到互动新潮流,微信红包在猴年春节不仅参与人数及互动次数都创下新高。在地域上,微信红包也将影响力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乃至更下级城市用户渗透。

  数据显示,最喜欢发红包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和浙江紧随其后,最喜欢发红包的前三个城市是北京、深圳和广州。在发红包排名前二十的城市中,三四线城市数接近一半。

  在参与人群的年龄分布上,微信红包也覆盖了更多年龄层次的用户。90后是发红包主力,共发送25.88亿次。猴年春节,不少爷爷奶奶辈也注册了微信账号,绑定银行卡,参与到红包狂欢中,60后发送红包超1.66亿次,60前发送红包达0.96亿次。

  有网友戏称:“过去除夕四大年俗:贴春联、贴门神、守岁、领压岁钱;如今新四大年俗是:抢红包!抢红包!抢红包!抢红包!”在人们吐槽年味越来越淡的时候,微信却以红包激活乃至重构了春节场景。

  红包在城市网民中渗透率近九成

  2016年2月10日(大年初三),企鹅智库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红包大数据报告》,以超过1.7万名城市手机网民的真实调研数据,描绘了目前互联网红包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互联网红包在城市手机网民的渗透率已达89.5%。

  大部分用户首次接触互联网红包的渠道是社交平台。报告数据显示,98.6%的用户通过亲朋好友转发首次使用互联网红包,52.9%的用户则通过在社交群里抢发开启了第一次互联网红包之旅。目前,红包高频用户集中在20—29岁,渗透率达92.6%,而在社交平台的推动下,互联网红包在50岁以上的“白发网民”中也呈现出高达64.6%的渗透率,其中日活跃用户达28.1%。

  报告数据显示,在78.0%的货币互联网红包(即现金红包)中,“钱”仍然以红包的形式再次分发出去,远高于电商购物(12.2%)和线下消费(9.4%)的渗透率。由此可见,互联网红包的基因属性在于社交,而社交的流转会让红包用户获得更大扩展。

  猴年除夕,微信红包、QQ红包收发总量达到122亿个,达到去年的7.5倍。尽管如此,报告发现75.5%的用户同样会在非假节日中使用互联网红包。

  优惠券类互联网红包获得认可

  借助微信、QQ等社交平台,互联网红包在情感互动的基础上打通了消费链条,并通过熟人社交提升优惠券流转率,从个体循环发展到社交圈“优惠券资源池”,实现了线上线下的红包O2O发展模式。

  报告显示,73.4%的用户认可优惠券类互联网红包给生活带来的便利,4.5%的用户认为这是生活的必需品。在打车租车、旅游、汽车保养领域,优惠券类互联网红包对用户生活的影响尤其明显,三者的用户认可度分别为79.6%、77.4%、77.3%。此外,上门家政类的整体认可率虽然排在第七名,但其高粘性用户的占比高达7.3%,位列榜首。在最常用的优惠券类型调查中,餐饮外卖、打车租车、商超生鲜和旅游等行业优惠券处于高频消费状态,使用率达30%以上,而房屋买卖、上门家政领域处低频状态,需从体验到粘性全面改善。

  与此同时,O2O类优惠券红包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的渗透率明显递减。在所有手机网民中,一线城市优惠券渗透率达到30.2%,而四五线城市的渗透率只有17%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线下商户的互联网对接意愿、能力和平台覆盖力度有所差别。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