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会在我国蔓延吗?
- 发布时间:2016-02-17 01:30:39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打破砂锅
2月15日广东省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是我国发现的第二例寨卡病毒感染者。请关注——寨卡病毒会在我国蔓延吗?
继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性病毒之后,近期在中、南美洲流行的寨卡病毒又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患者通常一周内即可恢复
寨卡病毒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上世纪40年代,寨卡病毒首次在非洲被发现,多年来主要为散见、症状轻微的病例。这次发生的疫情,堪称史上最大规模的寨卡病毒疫情暴发,它在很短时间扩散到20多个中、南美洲国家,并有继续向世界其他地区扩散的风险。
一般来说,约1/5的寨卡病毒患者会发病,症状是发烧、皮疹等,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一周内即可恢复。
“能发现这个病例还是很幸运的。”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介绍说,内地首发病例是从委内瑞拉归国后出现了发热、皮疹、肌肉酸痛等症状,但并不明显。恰巧他的亲戚是一名医生,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认为有可能是登革热,建议患者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医生根据他的旅行史也认为有可能是登革热,在依次排查了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后,患者最终被确证感染了寨卡病毒。”
之所以说幸运,是因为寨卡病毒的发病症状并不明显,缺少特异性。此外,寨卡病毒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疾病的症状极为相似不易分辨,更为重要的是寨卡病毒的血症期较短,仅为3—10天,“一旦错过了这个时间段,试剂检测也将显示为阴性。”高福透露,病人来到医院时实际上已经度过了症状最为严重的阶段,处于自愈期,“如果不是有亲戚的提醒加之医务人员的警觉,这个病例很可能就溜走了。”
据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表示,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已将寨卡病毒检测试剂下发至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并完成对当地疾控人员的培训工作。
我国不会大面积流行
“我国虽然也存在寨卡病毒的输入风险,但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扩散传播。”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徐哲表示,这是因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仅在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北纬22°以南沿海地区存在,我国北方省份等其余大部分地区并无埃及伊蚊存在。北京地区存在的白纹伊蚊仅占当地蚊虫比例的6%。而且目前正处于冬季,气温低不适宜寨卡病毒生存,蚊媒密度本身也很低,即使出现输入病例,疫情大面积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也很小。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张永慧称,虽然此次输入病例扩散风险低,但广东存在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媒伊蚊,而且广东和美洲地区的经贸和旅游往来频繁,因此寨卡病毒输入风险一直存在。“广东地区进入春夏后气温会上升,如果防蚊灭蚊不力,则存在疾病传播风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出血热室主任李德新研究员介绍,随着当前全球人群流动加速,尤其是春节期间旅游、返乡人群增加,寨卡病毒病例传入我国的风险是可以预见的,我国卫生计生和疾控部门也已对此做出了安排和部署。
李德新提醒,寨卡病毒病不仅仅在拉美蔓延,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疫情传播,大家在去往这些地区时,应通过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使用蚊帐或防蚊网等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防控重点还是控蚊防蚊
全世界吸血的蚊子有按蚊、库蚊和伊蚊三种。能传播乙型脑炎的库蚊和传播疟疾的按蚊多在夜间活跃,而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则在白天活动较多。因此,防控重点还应放在控蚊防蚊虫叮咬方面。
有些蚊卵能在无水的情况下存活长达一年,少量积水足以让蚊卵发育成幼蚊,成年雌性蚊子在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后会携带该病毒,再通过叮咬他人传播病毒。因此王宇强调,源头防控、清理积水就显得格外重要。“伊蚊在水缸、水盆、轮胎、花盆、花瓶等积水容器中繁殖,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可以预防寨卡病毒病流行,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穿长袖衣裤,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使用驱蚊剂或使用蚊帐、防蚊网等防止蚊虫叮咬。”
世卫组织提醒,即使是白天睡觉,最好使用蚊帐,还应使用纱窗或关闭门窗防止蚊子进入室内。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表示,寨卡病毒的传播和与之相关的小头畸形病症依然牵动着整个世界的注意力,但预防寨卡病毒的疫苗的面世至少还需要18个月的时间。
寨卡病毒疫苗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所谓的“减毒活疫苗”;二是“灭活疫苗”。第二种疫苗最有可能投入使用,因为后者对于怀孕妇女构成的风险最小。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