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项目投资填补城市短板 厚积薄发剑指长期红利

  • 发布时间:2016-02-04 06:33:20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记者 齐航 通讯员 张凯波 祝富钧

  如果从杭州大厦开车到下沙,相信现在你已经习惯了走环城北路地下通道。它下穿建国北路、环城东路、凯旋路路口,东、西两头分别接艮秋立交与中河立交,不用经历多个红绿灯的煎熬等待,大大压缩了通行时间。

  这条2015年10月开通的地下隧道,是杭州“四纵五横”快速路网中“第三横”的重要一段,通过对地下立体空间的开拓应用,补齐了原有路网的短板。它也是杭州2015年完工重点项目的代表性案例。

  一系列类似环城北路地下通道这样的重点项目,既填补了杭州基建配套、产业结构的短板,也成为经济下行压力下托底稳增长的有效抓手。2015年,杭州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56.32亿元,增长12.2%。项目投资3084.24亿元,增长16.3%,省、市重点项目投资目标提前一个月实现“双完成”。

  而当G20峰会、亚运会花落杭城,打开城市国际化的机会窗口,重点项目建设的提速和加码,对杭州提升资源承载力、要素吸附力更显关键,有望释放短期经济数据难以计量的长期红利。

  基建项目完善城市功能 “补短板”效应加速释放

  “杭州在跨过GDP万亿俱乐部基础上若想谋求新的突破,必须进一步完善夯实城市功能。比如交通这样的城市痛点,直接关系到引才聚人,关系到产业发展,也关系到城市形象,必须加以破解。”杭州市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周旭霞认为。

  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完善路网相当于从“供给侧”发力。路网供给能力增强,有赖于重点项目的落地推进。2015年,杭州共有70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当中不乏“补短板”效应明显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比如总投资约21.9亿元、线路长度5.6公里的地铁1号线下沙延伸段,它的建成使得地铁1号线的辐射范围极大扩展,使下沙高教园区的师生和下沙钱塘江边的居民,有了一条连接市中心的快速通道;而2015年2月正式开通运营的地铁4号线首通段,标志着杭州地铁迈入网络化运营时代。

  城市道路交通的“供给”能力,也在2015年明显提升。除了前述的环城北路地下通道项目外,秋涛南路改造提升工程也堪称范例。作为秋石快速路向南延伸的配套项目,它连通中河快速路、秋石快速路及望江路过江隧道,能分流平衡钱江三桥、四桥跨江交通,对完善“四纵五横”快速路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项目充实经济链条 “调结构”作用日渐显现

  如果说基建项目对完善提升城市功能至关重要,那么高端优质的产业项目,则为杭州在冲刺“万亿俱乐部”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抓手。

  2015年,杭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分别增长12.8%、17.4%和67.2%,均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为5.1%,下降0.6个百分点,实现了投资结构优化。

  在此过程中,杭州的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案例。一系列优质项目的启动或建成,让杭州的汽车产业链愈发强健。比如已经竣工投产的长江汽车年产2万辆纯电动新能源客车项目,占地700亩,总投资25亿元,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和电控五大工艺车间及附属公用设施,产品将覆盖纯电动(含增程式)中、轻、微型客车、乘用车及专用整车等,立足打造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

  此外,在杭州大江东前进工业园区,长安汽博园、麦格纳光能等重点项目已启动建设,达产后将为杭州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增添更有分量的砝码。长安汽博园主要进行悬架、转向、制动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的生产,将引进佛吉亚等世界500强企业,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5亿元,税收4500万元;麦格纳光能项目将引进高端智能制造设备,建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智能化工厂,为长安福特等汽车制造企业提供成套产品和服务。

  项目投资提速加码 剑指城市国际化长期红利

  渐行渐近的G20峰会,为杭州城市国际化打开了一扇千载难逢的机会窗口,也为杭州项目投资建设提供了更大的需求空间。举办G20峰会为基础设施投资带来机遇,2015年杭州完成投资1355.18亿元,劲增34.8%,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57.9%。

  “根据我们的总体评估测算,G20峰会将会在短中期给杭州带来500亿美元以上的额外经济增量。具体利好包括提升杭州的城市形象、国际声誉,刺激旅游产业,以及完善杭州的基础设施,带来更多城市基础设施投资。”G20峰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

  正如王文所言,为了更好迎接G20峰会,杭州一批重点项目已在加紧建设。如萧山机场公路改建工程,采用高速公路与地面城市道路相结合的建设方案,截至2015年底,累计完成投资额43.3亿元,力争高架桥2016年4月底建成通车,地面道路2016年8月底建成通车。它是连接杭州市区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主干道,也是杭甬与杭金衢、绕城高速以及萧山区江南大道、市心路、通惠路等城市道路的重要联络通道,建成后将在区域交通中发挥重大作用。

  记者手记

  让项目投资

  “功在当下利在长远”

  跻身GDP“万亿俱乐部”,为杭州“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发展画下完满句点。展望“十三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或将成为牵引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一条核心线索,中央决策层的吹风和定调,让这根线索愈发清晰。

  发力供给侧,是否意味着“需求侧”管理的过时呢?投资、消费、出口这样从需求侧出发的“三驾马车”是否不适应现实需要了呢?并非如此,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仅仅执其一端无法实现供需匹配和平衡。

  在驱动杭州经济破浪前行的动力结构中,信息经济、现代服务业正在从供给端为杭州注入源源动能,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投资提速、消费升级从需求端给杭州经济带来的改变。尤其是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消费升级终归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而投资却可收稳增长之效,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托底和对冲。

  这也是为何我们在解析杭州突破万亿的内在逻辑之时,专辟一章聚焦项目投资。新常态之下,聚焦投资并非是要鼓励大兴土木。杭州需要的,是那些针对城市短板、市民需求的有效投资,而不是那些没有车跑的公路、没有人住的房屋和没有企业进驻的园区。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在杭州重点项目清单上,看到了一系列有的放矢的交通、教育、医疗、工业项目,它们的价值不只在于对GDP的短期拉动,更在于未来所释放的有效供给。它们对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效率、引人聚人留人,都具有难以估量的长期效用。

  让项目投资“功在当下,利在长远”,也是万亿新杭州的方向所在。

  结束语

  跻身GDP“万亿俱乐部”,已然在杭州经济改革发展史上,树立起一座赫然醒目的里程碑。

  在过去的两周时间内,我们通过连续刊发的“解码万亿新贵——杭州八章”系列报道,梳理杭州跨越万亿的脉络理路,提炼一座城市的基因密码,解析一个时代的演进逻辑。既关照全局视野下的城市定位,也涵盖跨境电商、科技创新、创业创客、工业制造、金融资本、商业消费、项目投资的深度透视。

  通过这样的梳理、提炼和解析,杭州经济前行之路也愈见清晰。让跨境电商更先锋,让科技创新更颠覆,让创业创客更有黏度,让工业制造更智慧,让金融服务更贴地,让商业消费更高端,让项目投资更聚焦,正是方向所在。

  相信万亿新杭州有实力和底气,去承载更大的光荣和梦想,去成为一座更伟大的城市。

  万亿征程,如诗如歌。

  未来以来,进无止境。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