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北京能治好“大城市病”吗?

  • 发布时间:2016-02-04 01:31:27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打破砂锅

  严控2300万人口红线、关停退出上千家污染企业、加快城市拥堵综合治理……北京打响一场治理“大城市病”的攻坚战。请关注——北京能治好“大城市病”吗?

  北京“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北京打响一场治理“大城市病”的攻坚战。

  疏解,以产业带动人口

  近两年来,北京把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作为“牵牛鼻子”的重点工作来抓。

  “重新调整产业和功能空间布局,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是解决问题的方向。”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表示,“大城市病”突出的根源在于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功能和产业。

  新的目标已经确定。未来五年,北京四环路以内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将调整退出,部分公共服务机构、行政企事业单位有序迁出。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以内,城六区常住人口要比2014年下降15%左右,使“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有效缓解,首都核心功能显著增强。

  仅50余平方公里的西城区,聚集了近130万人口。这里还是全国三甲医院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大量全国各地的就诊者涌入。西城区区长王少峰说,作为首都核心区,西城区将确保2016年常住人口规模比2014年底减少3.9万人。

  “未来将按照城市核心区、城市郊区、京津冀地区三个层次,对产业和功能进行空间调整疏解。”卢彦介绍,北京50多家医疗机构已与河北百余家医院开展合作,方便患者在当地就医,推动功能疏解,减轻北京压力。

  此外,随着低端市场和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的淘汰退出,北京获得了更多“高精尖”产业集聚空间,持续释放的新动力,将给治理“大城市病”提供坚实保障。

  生态,探索绿色“加减法”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大力做“减法”的同时,未来五年北京将提升生态环境容量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做好“加法”。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发布修订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累计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1000余家。同时,重拳治理大气污染,压减燃煤近1400万吨,核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超额完成了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在各项污染排放不断减少的同时,北京城市生态空间正大幅增加。过去五年,北京市完成平原地区造林105万亩,新增城市绿地4850公顷,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达到41.6%和59%。全市还实施1460公里中小河道整治,永定河“五湖一线”成为首都的一道亮丽风景。

  不少低端市场腾退后被改造成公园绿地,改善人居环境。以朝阳区的西直河石材市场为例,这里曾是北方最大的石材集散地,如今这个占地170公顷的石材市场已基本腾退完毕,超过80%的土地将进行绿化。

  北京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介绍,与2012年相比,北京市空气细颗粒物浓度下降了15.8%。2015年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6.2%。2016年,北京市还将对400个村进行煤改清洁能源改造,完成3000蒸吨左右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提升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

  未来五年,北京市提出严格完成国家规定的PM2.5减排指标,新建城市绿地400公顷,新增造林16万亩,还将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构建凉水河、大清河等湿地带,恢复湿地8000公顷,并实现新增湿地3000公顷,大力提升生态环境容量。

  治堵,“双向”用力综合施策

  拥有560余万辆机动车的北京,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治堵挑战。在限制小客车使用强度的同时,北京一直不断加大公交、地铁和道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双向”用力、疏堵结合。

  北京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容军表示,北京市将推进交通管理“一揽子”立法,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包括调整限购限行措施、停车综合整治、试点征收拥堵费等一系列措施正在研究制定。

  同时,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强。2016年北京市将继续加大建设力度,确保2条新地铁线开工,推进15条在建地铁线路建设,并完成100项疏堵工程。记者从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获悉,2020年北京将分40线、段,建成线路总长逾981公里的地铁线。

  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表示,从通州到城市中心,每天有近20万人在路上。通州建设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给交通建设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一批新的交通线路将同步开工建设。

  (执笔陈新洲、李萌、乌梦达;参与梁天韵、孙琪)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