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展览业实现逆势增长
- 发布时间:2016-02-01 22:30:59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从2005年开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每年发布《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后更名为《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到如今已是第十二年。这一报告对中国展览经济进行年度梳理、总结与预测,旨在为中国政府部门、商协会组织、展览业界、外贸企业以及外国经商机构、外国企业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促进中国展览经济进一步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今年1月中国贸促会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5》指出,中国展览业作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应加快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推动中国从展览业大国向展览业强国发展,更好地发挥自身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着国际环境持续恶化和国内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的双重影响。
国际方面,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弱,增速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发达国家生产率增长缓慢,投资需求不足,金融市场信心不够稳固,经济复苏弱于预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内需不振,出口萎缩,资本外流,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国内方面,2015年,经济缓中趋稳、稳中有进,具备保持7%左右中高速的条件,但仍处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过程中,经济运行效益尚未改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展览业的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不但与国家经济转型密切相关,更对国家经济的创新驱动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以2015年中国展览业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获取的第一手调研资料为基础,对2015年中国展览业的总体运行状况进行简要回顾与展望。
中国展览业宏观发展态势
2015年,中国展览市场在宏观层面上具有如下五个特征:
(一)国内展览市场总量逆势上升
经历了2014年的短暂调整,中国会展业再次取得较快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共举办3168个展览会,展览会总面积约8900万平方米。其中经贸类展览会有2612个,比2014年增加约7.8%;总面积约为7874万平方米,比2014年增加约10.8%。规模以上展览城市中有74%的城市展览面积增加,经济发达地区的展览重点城市增长更为明显。展览会总体规模继续扩张,但增长率仅为1.2%,增长步伐明显放缓,“精耕细作”式的发展逐渐成为展览业发展的“新常态”。
在专业分布上,建筑材料、眼镜珠宝钟表、船舶码头设施、石材采矿设备等行业展会呈现减少趋势,而家用电器照明、食品饮料烟酒、玩具妇幼用品、电子与自动化、休闲时尚艺术和医药医疗保健等行业展会呈现增加趋势。
(二)出国展览市场规模收缩
2015年,中国外贸发展遇到较大困难,出口下行压力增大,进口大幅减少。截至2015年10月31日的数据显示,出国展览市场受到明显冲击,整体规模下滑,赴新兴市场办展放缓,但自办展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全国94家组展单位共赴62个国家实施办展计划1385项。组展单位数比2014年减少11.3%,国别数减少4.6%,项目数减少4.3%。其中参加国际博览会1291项,减少5.6%;举办单独展览会(自办展)94项,增长19%。全年展出总面积63.9万平方米,减少9.6%;参展企业4.6万家,减少2.3%。
(三)政府加强引导展览业转型升级
2015年是展览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福建、湖北、黑龙江等省也相继发布相关政策实施文件。10月,商务部牵头建立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说明展览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各级政府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财政部发布《关于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有关经费支持方式改革的通知(试行)》,逐步减少直至取消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的财政直接拨款,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发展,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加快脱钩。在此政策引导下,作为我国重要组展力量的行业机构也开始加快职能转变的步伐。
(四)信息技术成为推动展览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2015年,中国展览业信息化水平得到长足推进。展览会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数量均显著增长,公众号、APP等新技术手段得到普遍应用。而展览信息平台化建设成为展览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全国性展览信息平台、地方性展览信息平台和企业自主研发的展览信息交易平台成为推动展览信息平台化发展的三驾马车,为未来举办网络虚拟展览会以及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展览业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展览业与互联网新技术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正成为中国展会市场发展的新特点。
(五)场馆建设持续升温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室内可租用面积大于等于5000平方米、且举办2个以上经贸类展览会的专业展览馆共有136个,比2014年增加8个;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约为647万平方米,比2014年增加约62万平方米。
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了一大批建设规模大、设计规格高、建设理念新的展览场馆,积极促进了地方展览经济的发展,如上海40万平方米的国家会展中心、云南30万平方米的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广东3万平方米的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和14万平方米的中亚会展中心等。
场馆建设不断升温的同时,展馆设施利用率不足的隐忧也逐渐突显。据统计,2015年仍有多达约一半的展览馆全年展览会总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下,44%的展览馆租馆率低于10%,反映出我国展览馆建设存在较为严重的过剩现象。
2016年中国展览业前景展望
2016年中国展览业将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从国际经济环境角度看,各大机构普遍认为2016年世界经济将略强于2015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1%;穆迪评级前景稳定的国家比例小幅环比下降,前景评级为负的国家比例已经上升。全球需求疲软以及利率、油价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保持低位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随着劳动力人口下降和老龄人口占比的上升,中国将逐步从生产型社会转向消费型社会,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继续下滑,经济结构也会出现投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工业占比下降、服务业占比上升的调整。预计政府将坚决推进“供给侧改革”方略,加大去库存、去产能的力度,传统产业的阵痛将持续加重,而改革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一)中国展览业将加快结构调整,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2016年是中国展览业向专业化和市场化转型的重要一年。预计“去库存、去产能”压力较大的行业,如建筑材料、钢材等基础建设相关行业、钢铁煤炭等能源行业、重化工业以及部分制造业相关、出口导向相关行业的展览业市场将出现更为激烈的竞争。服务业、新兴行业等相关展览项目的创新则存在极大的增长空间。
(二)行业协会变革发展,资本运营推动优化重组
随着国务院促进展览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的出台和展览业部际联席会议的建立,权威性强、涉及领域和范围广的全国性展览业协会的建立将成为全国展览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机关脱钩,组展单位市场也面临进一步的整合。预计部分商协会将通过调整组织机构、注册实体企业,以及出售、转让展览会经营权等方式参与市场竞争。
在资本运营方面,部分民营与外资展览公司是展览会项目收购与重组的先行者。随着国务院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预计未来也将有更多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参与展览会的兼并重组以及展览馆的建设与运营,从而进一步推动展览业的市场化进程。
(三)“互联网+”成为展览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
展览会是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度聚合,由于展览会具有举办期间资源多、时间短、参与者结构复杂等特点,传统数据处理方式无法深入开发。移动互联网重构了商业价值,变革了服务边界,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成为变革展览形式的重要手段。预计未来中国展览业将加快运营机制的互联网流程再造,运用大数据发展平台化管理与运营,从而开创展览业发展新局面。
(四)展览场馆面积继续扩大,面临分化整合
2016年,中国会展中心城市如深圳、青岛、杭州等,以及传统上的二三线城市,如长沙、哈尔滨、西安等将有一大批展览场馆投入建设或建成投入使用,其中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面积高达50万平方米,将建成世界最大的展览中心;青岛、杭州新展馆面积也分别达到18万平方米和15万平方米。
虽然在投资惯性和地方政府政策扶持下展馆建设在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增长,但是在房地产投资趋缓的形势下,未来部分城市依靠房地产带动展览馆建设的投资模式将无以为继。展览会市场竞争的加剧,将加速展览会市场中心化趋势。部分二三线城市展览馆将由于展览会市场发展的瓶颈而面临转型升级。而随着一批新展馆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一些老旧展馆也面临升级改造。
总体来看,虽然2015年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是在政府出台多项利多展览业的政策以及全体展览业同仁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展览业在本年度将实现逆势增长。随着展览业政策的稳步推进、展览业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发展,以及展览业国际化、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展览业必将迎来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