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双降” 着力补“短板”
- 发布时间:2016-01-29 04:38:18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中国经济2015年“成绩单”中,对外贸易可能是降幅最大、最引人关注的宏观数据之一。时隔6年后,中国进出口再次出现“双降”,让不少习惯于“大进大出”的市场人士深感担忧与不安,中国外贸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吗?
客观上看,我国外贸下滑既有外部需求不振的外因,也有内部需求疲软的内因,这些情况在各方的解读中多有提及。但从更深层次看,需要强调的是,导致2015年外贸“双降”的因素已与6年前有了“大不同”。
不同在哪里?主要在于外贸发展的优势上。2009年的外贸“双降”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外部市场急剧变化,由此拉低了我国进出口。不过,当时我国外贸的传统优势还在,在政府出台了相关举措后,外贸增速在第二年就回到了快车道;时过境迁,如今我国外贸面临着部分传统优势逐渐丧失、新优势尚未形成的现状,支撑我国外贸快速发展的环境已发生根本变化,外贸整体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
事实上,此轮外贸下滑正是我国外贸步入新常态的外在表现。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外贸整体出现低速增长甚至是负增长都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外贸要从“提速增量”的成长期向“提质增效”的成熟期过渡,要在以往“大进大出”的基础上实现“优进优出”,这不仅是新常态下我国外贸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实现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增速虽然下降了,但我们增强外贸发展的信心不能降。我们要看到,更多新的优势正在积累之中,未来中国外贸依然大有可为。有数据为证:2015年我国仍保持货物贸易全球第一的位置,出口市场份额预计提升至13%左右。此外,我国外贸在动力换挡、结构优化上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民营企业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主体,一般贸易市场份额继续增加,贸易多元化取得积极进展。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国外贸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1.8亿,创造了18%的全国税收。
新的一年里,中国外贸依然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行业转型升级带来的阵痛还将持续,我们要紧紧抓住新常态这个核心属性,淡化单纯追求数据增长的旧思维,把工作重心转向“稳增长、调结构、转动力、提质量”上来,要着力补齐拖后腿的“短板”,更要合力打破制约发展的“天花板”,争取用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实现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