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3366万人
- 发布时间:2016-01-20 16:29:29 来源:重庆晨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连续14年
治理性别失衡
●2000年 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2。
●2002年 国家颁布《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对胎儿性别鉴定予以明确规范禁止。
●2003年 “关爱女孩行动”启动。
●2004年 平衡人口出生性别比被列为未来十年的重要任务。
●2009年 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开始出现拐点,持续6年下降。
人口增长
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显示,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
死亡975万人
死亡率为7.11‰
出生1655万人
出生率为12.07‰
男多女少
2015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总数为1655万人。
2014年1月至6月,全国各地陆续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此前国家卫计委及部分专家曾预测,单独两孩可能使得年出生人口增加200万左右。
人口学者黄文政分析,2015年出生人口下降,可能由几个因素导致。一方面是因为育龄高峰期的女性数量在持续减少。另一方面,新进入育龄高峰期的女性生育意愿在降低。单独两孩政策所带来的人口增加的幅度要大大小于上两个降低的因素,因此出现了出生人口数量的减少。
人口学者姚美雄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他分析,2015年出生人口减少说明,目前民众的生育意愿已经很低了。如果按照目前的生育情况看,随着育龄妇女的持续减少,中国人口将在2025年出现负增长。
出生性别比仍高于正常水平
2015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较上年的115.88下降2.37,创近七年最大降幅。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男婴总数和女婴总数的比值,通常用每100名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国际上通常认为的正常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应保持在103-107之间。
《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下降至115以下的目标,201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达113.51,算完成任务,但仍远超出国际正常水平。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一直被认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有传统的生育观念,如“重男轻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尤其在农村地区,造成一部分出生性别比不平衡,同时B超、DNA等检测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人为选择生育性别从意愿变成现实。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大家少生了,是造成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一个催化剂。
男性多影响婚配及金融业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30多年持续的出生性别比偏高,导致先天性的、原发性的性别结构的失衡,会影响到未来整个中国人口的婚配、就业方面的性别结构。
“男多女少”造成“婚姻挤压”。当90后进入婚育年龄,大约从2015年开始,这种堆积效应就会放大。除了年龄挤压外,地域挤压也将越来越明显。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则指出,男女比例失衡亦会引起就业性别挤压,“男性劳动力过剩会增强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大女性就业难度。”此外,没有婚配对象还容易引发一些问题,
男性成为“光棍”对金融行业也有影响。比如,信用卡、贷款、保险业务以及征信行业都将有所牵连。
全面二孩有利缓解性别失衡
多位学者指出,在自然生育状态下,多生是达到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的手段,多生有利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下降。
全面二孩放开后,一部分第一胎是男孩的家庭,第二胎更愿意生女孩,或者对孩子的性别已不那么在意,相对而言,更多女孩子就能被生下来。
据国家统计局官网、央视新闻客户端、中新社
70414万人
67048万人
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336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2(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
劳动人口减少487万人
16~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1096万人
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
60周岁及以上22200万人
占总人口的16.1%
人户分离
流动人口为2.47亿人
比上年末减少568万人
人户分离人口2.94亿人
比上年末减少377万人
城乡结构
城镇常住人口
77116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2200万人,占总人口56.1%
乡村常住人口
60346万人
减少1520万人
就业人口
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