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返乡创业当“猪倌”

  • 发布时间:2016-01-20 03:32:26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刘婉婷

  1982年出生的马刘洋曾经是四川外语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一场重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身体虽然康复,但却花了家里很大一笔钱,马刘洋决定瞒着父母放弃学业,尽早赚钱减轻家庭负担。

  做什么才能赚钱呢?一次聚餐上,马刘洋吃到了鲜美的野猪肉。“民以食为天,野猪肉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符合现代人崇尚健康绿色的饮食理念,肯定有市场。”马刘洋反复琢磨后,毅然在离家200多公里的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上,租了一间废弃的牛棚当猪圈。缺钱、少人、没技术,为节省开支,所有活儿都是亲力亲为。

  猪圈终于完工了,马刘洋从北方引进了20头野猪崽,每天早上6点半就起床割猪草;冬天步行4小时连续背酒糟喂猪,生怕野猪吃不好,没想到野猪却一个个死去。马刘洋焦急万分,他请教老兽医、询问种猪场、上网查阅资料,终于弄清了原因。原来,野猪食量不大,马刘洋饲养得太“精心’,小猪都被撑死了。

  第一次失败,让马刘洋很伤心,也让他找到了养野猪的乐趣。“这也是学习的过程,我没有完成大学学业,但却进入了广阔天地更大的课堂。”

  2008年,父亲马之荣从朋友口中得知儿子在养猪,找过来一看,儿子穿着背心和凉拖鞋,又黑又瘦,床和猪圈一墙之隔,“本来是很生气,看到他的样子,又很心疼,我当时就流了眼泪。”马之荣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野猪在马刘洋的精心照料下,第一年就赚钱了。马刘洋决定回到家乡忠县全心投入到养猪事业中。

  回到忠县的马刘洋,办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野猪养殖场,“野猪比家猪的食量小,只能长到七八十公斤,但肉质好、有口碑,80%提供给酒店等固定客户。”马刘洋说。

  2009年,响应家乡“创办合作社,带领群众致富”的号召,马刘洋领头在忠县双桂镇成立了重庆猪太郎农业股份合作社,准备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除了养野猪,在合作社打工也能赚钱,杜秀琼长年帮基地割青草,一年下来也有8000多元的收入。因此,愿意加入合作社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合作社发展了社员138户,带动农民社员138户、养殖农户416户,2015年出栏生猪3500余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