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国界的母爱
- 发布时间:2016-01-18 06:35:04 来源:南京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昨天清晨6点,洋太太朱丽在闹钟声中醒来。“恩美丽,抓紧时间起床!妈妈今天很忙,要去一个幼儿园接受捐款,还要去医院看望昨天做完手术的宝宝……”朱丽一边准备早餐,一边催促4岁的小女儿。
朱丽,英国人,2011年随丈夫来到南京。当时,她正怀着第二个女儿恩美丽。恩美丽出生后,诊断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手术。“非常幸运,手术很成功,现在她和健康的孩子一样。”朱丽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就是因为心脏病去世。生下恩美丽之后,在朋友的介绍下,她成了“心的希望”的一名志愿者,这是一个专门救助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组织。两年后,她成了“心的希望”的负责人,该组织平均每年要救助50多名孩子。
10多名核心志愿者都是在宁洋太太
上午8点半,朱丽把两个女儿分别送到学校后,开始查看邮件,处理“心的希望”的事务。她告诉记者,“心的希望”项目成立于2003年,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2002年10月的一天,洋太太海伦和米拉在紫金山游玩时发现了一名弃婴。二人把婴儿送到医院进行检查后发现,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为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机,婴儿夭折了。海伦决定成立一个组织,募集捐款帮助患心脏病的孩子。2003年1月,由7名洋太太组成的慈善组织“Hopeful Heart”(心的希望)在南京成立,挂靠在爱德基金会。
“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心的希望’核心志愿者有10多名。”朱丽告诉记者,她们和她一样,都是生活在南京的洋太太。其中一些人在南京生活几年后回国,但每一年都会有新的洋太太加入。
每年筹款100多万元,去年救助58名患儿
上午10点不到,朱丽赶到了河西一家民办双语幼儿园。“有个小姑娘过生日,她妈妈以她的名义给‘心的希望’捐了3万元。”朱丽说,她来到幼儿园参加小姑娘的生日聚会,并接受了这笔捐款。
朱丽告诉记者,这两年,“心的希望”每年能筹款100多万元,去年一共救助了58名患儿。善款的40%来自于福特、西门子等跨国企业,还有60%来自平时的各类慈善活动。比如,她们常在外国人居住率较高的小区组织义卖,像孩子的玩具、书籍,妈妈制作的甜品、手工艺品、菜谱书等,卖出的钱捐给“心的希望”。有时还有慈善拍卖酒会及一些以娱乐、音乐、时装秀等为主题的晚会,每场都能获得数万元捐款。去年,她们还在一些小区和学校推出了“爱心储蓄罐”活动。参加活动的孩子每人领一只小猪储蓄罐,快到年末时,将储蓄罐里的钱捐给“心的希望”帮助生病的小朋友。该活动一年时间就收到了2万多元的捐赠,差不多够一个孩子的手术费。
大女儿也加入爱心行列,办音乐会筹款
临近中午,朱丽又来到省人民医院,看望刚刚做完手术的孩子。医生告诉她,这个孩子的手术特别成功,再休息几个月就能上幼儿园了。
这两年来,朱丽接触了很多心脏病患儿。前不久有个苏北的小姑娘香香,才3岁,因为家境贫困,她妈妈离开了家。“但是她爸爸没放弃,这个年轻的父亲把小姑娘视为珍宝。”朱丽说,这名父亲想了很多办法,向媒体、政府求助。还有一个5岁的小姑娘,医院下了3次病危通知书。“每次接到医院的病危通知,我都心如刀割。”朱丽说,值得庆幸的是,最终,这两个坚强的小姑娘都顺利出院了。
朱丽16岁的大女儿摩根也十分支持她的工作。摩根在南京国际学校读书,前不久,她和学校的乐队一起办了一场音乐晚会,为“心的希望”筹款。“他们通过卖门票的方式进行筹款,摩根在音乐会上献唱。”这场晚会筹得了2000多元,让朱丽引以为傲。
本报记者 许琴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