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是时候打破银行理财的“收益率”桎梏了

  • 发布时间:2016-01-15 02:10:37  来源:新京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一家之言

  预期收益率走低,可以促使投资者改变对理财产品只赚不赔的认识,关注重点回归资产管理的本质。挤掉预期收益率一直虚高的水分,将促使银行理财市场深刻变革。

  据媒体报道,监管部门近日非正式指导银行降低理财产品收益率。业内人士预计,银行理财在一季度将开始新一轮的收益率下调。

  虽然理财收益率升降是一个市场化选择的结果,与行政指导无关,但虚高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已难支撑。理财资金所投资的资产端收益率是决定理财收益率的最核心因素。银行理财普遍遭遇“高收益资产荒”。由于理财市场竞争激烈,而且理财业务有一定的期限错配,所以银行支付的理财收益率上升和下降的速度要慢于资产收益率,出现时间差。

  不过,躲得了初一难逃十五。进入2016年第一周,银行理财收益率普遍下降。1月2日至8日,发售的812款人民币非结构化产品,平均年化预期收益率4.32%,较上一周下降0.11个百分点。

  由于市场对银行理财“刚性兑付”的预期,因此“预期收益率”在银行理财产品推广中成为吸引投资者的关键甚至唯一因素。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基本不区分发行方是谁,导致银行理财风险与收益的严重不匹配,扭曲了市场行为。预期收益率走低,可以促使投资者逐步适应理财产品收益率新常态,改变对理财产品只赚不赔的认识,关注重点回归资产管理的本质。

  尤为重要的是,挤掉预期收益率一直虚高的水分,将促使银行理财市场深刻变革。长期以来,银行在资产端高枕无忧,为了争夺负债市场,通过放杠杆、拉久期等手段盲目提高产品预期收益,引发银行间的恶性循环竞争。随着总需求下降、持续低利率环境以及资产供应匮乏,银行理财不仅在边际资金上而且整个理财池面临亏损的风险。理财规模面临去杠杆。目前,部分银行已经主动收缩产品供应规模。

  此外,理财存量市场进一步分化。银行理财难以再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过去银行理财是增量竞争,各家银行或多或少都会快速增长,未来将转变为存量博弈。随着混业经营的拓展,各家商业银行产品设计丰富性和资产配置及管理能力的差别将导致行业分化。

  未来,定价水平在银行理财产品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定价水平关乎当前利益及长期发展的权衡。若理财产品定价过低,便难以吸引客户;反之,若定价过高,也会压缩自身的利润,造成经营不利,增加短期内的经营风险。合理、科学的定价可以令相关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握有主动权。

  “预期收益率”不再成为银行理财的主打牌。银行理财产品摆脱当前按照预期收益率发行的模式、转向基金化、结构性的真正“资产管理”产品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2014年以后,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尝试预期收益类产品向“净值型”转型。然而,净值型产品并不是将原本的预期收益率产品换个外壳。“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的真谛在于,真实反映投资者应获得的权益及需承担的风险。而很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其理财产品的净值是根据一个隐形的“预期收益率”倒推得出的,或者是根据投资金融资产的估值(本部分暂不讨论估值是否合理)结合隐形的“预期收益率”倒推得出的。银行与投资者之间权责清晰,是未来理财市场良性发展的核心。

  □史晨昱(工行资深研究员)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