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9岁人群最爱买理财产品40-49岁人群抗风险能力最强
- 发布时间:2016-01-13 04:33:23 来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钟兰
近年来,杭州互联网金融市场风生水起,大量互联网金融平台涌现,纷纷盯上了杭州市民的“钱袋子”。基金、保险、人民币理财产品、股票、储蓄……如此多的理财品种,杭州市民的钱袋子都装了些啥?
近日,一份新鲜出炉的《杭州投资理财白皮书》,解开了杭州市民理财的密码。该白皮书是在浙江省金融业发展促进会的指导下,由浙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提供数据采集样本发布的,旨在以科学的调研方法,分析杭州市民投资理财的现状和前景,为杭州市民提供专业的投资理财指导。白皮书共包括四部分内容:理财产品市场概况、杭州市民理财客户特征、理财资产配置,以及选择理财产品的关键因素。
调研显示:进入2016年,中国的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宏观经济下行,优质资产匮乏,股票市场跌宕起伏,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以上因素叠加,导致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下滑,理财收益率不可避免仍旧处于下降通道。
80后理财意识最强
60后抗风险能力最强
购买理财产品的杭州市民中,30-39岁人群占比47%,与第二位40-49岁人群存在23%的差距,为绝对主力人群。
22-29岁人群还未形成初期的财富积累,在可支配年收入为4.5万元的情况下,此类人群理财的意识与需求相对不强。相反,40-49岁和50岁以上人群在财富积累后,因其对高收益的追求、多元化理财配置等因素,普通收益的理财产品对这两类人群的吸引程度不高。
30-39岁人群虽然拥有一定财富积累(家庭月收入在1-3万元之间),且理财需求旺盛(结婚需为将来积累资本)。但是如信托、基金、私募等产品的高门槛又将此类人群拒之门外,购买理财产品自然成为30-39岁人群主要的财富增值手段。
此外,女性购买理财产品人数占比较男性高出2%,印证了男女在理财意识方面的差异:女性偏好理财产品等稳健型理财手段,而男性更多追求股票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产品。但是2%的差异本身不大,说明性别因素在购买理财产品决策中的影响很小。
五成市民有自己认准的理财品牌
调研发现,超过半数(54%)的杭州市民对于理财产品有着自身独特的见解,而仅有9%的市民对理财知识不甚了解。但是,杭州市的理财机构对本地市民综合服务的能力有所欠缺。调研显示,57%的杭州市民对于理财机构了解程度一般或较低, 65%的市民不知道如何有效地使用线下理财顾问资源。以上两方面服务的欠缺,导致杭州理财群体对于投资组合的把握能力相对不强,需求缺口达55%。 因此,进一步加强品牌辨识度,充分挖掘线下理财顾问资源是理财机构目前亟需深耕的领域。
七成市民厌恶高风险
接近三分之二的杭州市民客户对于高风险产品的容忍度较低。企业利润下滑,大量理财平台倒闭并通过互联网媒体传播发酵,以及客户对理财平台的不了解是本地市民在理财选择上态度保守的主要原因。
在余下三分之一追求高风险高收益客户中, 30-39岁,40-49岁这两类客户为主要群体,占全部风险偏好人群的70%以上,其中40-49岁群体占比达35%(理财整体人群中40-49岁人群占比24%)。我们知道,相对其他群体,40-49岁人群一般具有更高的收入,财富积累水平更高,因此对于风险容忍度较强。
买理财产品也兴杭儿风
2015年,国内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呈指数化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43.6%。借助于支付宝、余额宝的带动,杭州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全国性中心。
值得关注的是,理财产品销售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传统商业银行拥有国家信用赋予的天然优势,大量线下网点更强化客户的信心。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多数客户更愿意通过网络办理业务,缺乏实地考察和体验的机会,因此,如何建立客户信任成为互联网理财平台面临的巨大挑战。
根据白皮书披露的内容,我们发现,48%的客户属于“被动跟随型”,较为依赖朋友和同事的建议。显然,口碑相传成为客户增进对互联网平台信任的快速有效方法。一些互联网企业正在通过“圈子营销”、“好友推荐“等营销方式赢取大量客户群体,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基于社群关系的营销方式必将成为互联网理财机构竞争客户的重要策略。
浙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理财专家表示,建议各理财机构能够从自身特点出发,瞄准目标客户,建立核心产品优势,形成差异化定位。
杭州市民资产配置第一
选择是买理财产品
根据调查,理财产品是杭州市民资产配置的第一选择(38.2%),其次是储蓄(27%)和股票(14.1%)。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人民币储蓄以其存取灵活的特点,依旧是84.2%的杭州市民在进行资产配置时会考虑的方式。其次,股票作为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现阶段仍是继人民币储蓄之后选择比例最高的资产配置去处,占总人数的55.1%,理财产品则以54.4%的选择率屈居第三位。而在未来,高达57.3%的受访市民期望将理财产品作为自己资产配置的选择,而储蓄与股票的选择率分别下降了47.8、16.9个百分点,但依旧分列二、三位。
在未来,高达57.3%的受访市民期望将理财产品作为自己资产配置的选择,而储蓄与股票的选择率分别下降了47.8、16.9个百分点,但依旧分列二、三位。
中低收入群体理财偏向保守
在将杭州市理财人群以家庭月收入为标准进行分类后,我们发现,中低端客户(月收入3万元以下)是理财产品的主要购买群体,此类人群因其理财投资渠道相对较狭隘,多以较为安全保守的人民币理财、储蓄为主,占到其资产总配置的60%左右。
相反,随着收入的增加,杭州市民的风险承担能力不断提高,高风险高收益产品配置大幅增加。月收入5万元以上的高端客户在股票中的投入资产比例为各类人群中最高,占17.3%。同时,基于多样的信息渠道与丰富的资源,高端客户的资产配置多元化倾向明显。除了人民币储蓄和理财之外,其在基金、国债及外汇理财的资金投入平均都保持在10%左右,尤其是外汇理财的占比,是其他人群的2倍以上(10.3%) 。
高净值家庭更偏重资产配置
一方面,30岁以下年轻人因收入低,投资渠道窄,稳健的人民币理财、储蓄占据了该群体68.4%的资产配置。
另一方面,73.2%的50岁以上客户随着逐步靠近退休年龄,对前期积攒的资金也开始更加谨慎,风险承受能力开始降低,此类群体表现出对于稳健投资的明显偏好,资产配置中人民币理财、储蓄的占比均超过了1/3。
另外,40-49岁客户群体喜好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形式,多元化投资趋势,使得客户在资本市场配置较多,总占比达到了26.2%。
学历越高,理财越多元
随着学历的增长,人群对各类理财形式的了解以及接受程度逐步升高,投资渠道也更倾向于多元化。其中,高学历人群(硕士及以上)对于资本市场的深入了解令其接受理财市场程度最高,投资渠道多元化的倾向也最为明显。
相反,低学历(初中以下)人群由于信息来源相对闭塞及相关知识的局限性,投资行为更多的表现出保守的特点,稳健、安全的固收类人民币理财及储蓄更受他们的青睐,在其资产配置中高达87%。
都说杭州人消费喜欢杭儿风,哪里新开了家饭店,哪里又有好玩去处,通过坊间口口相传,短时间内食客、游客纷至沓来,蔚为壮观。那么,杭州人理财也喜欢杭儿风?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