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安的独家记忆
- 发布时间:2016-01-10 06:16:31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贵州丙安古镇,以其保存完好、风格独特的建筑原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光辉的红军战斗遗址,成为赤水河边的优美乡镇
如果你到贵州旅游,不去赤水县丙安古镇,那就太遗憾了。位于赤水市中南部25公里的丙安古镇,建在赤水河岸,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下桃花山上雪”,境内山色赤红,古树参天,竹海扬翠,水网密布,地势险要,为赤水城的天然屏障。
丙安吸引我的重要理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曾路经此地,使这里成为经历过改变战局重大战役的军事要地和著名战斗军事指挥机关驻地,并因此扬名中外、光照千秋。来到此地,我仿佛聆听到了战马嘶鸣,看到了红军抢渡赤水河的身影。
丙安古镇历来是出黔入川的地理要冲,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有史可考的秦汉时期至民国时期,历朝历代行政当局均在丙安设置规模大小不一的军事机构,派驻建制不等的驻军守控。当地人讲,仅清末至民国时期,清军绿兵营、黔军和继圣部、滇黔联军刘女峰梯团、易荣黔团、滇军种秫秋营、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1军团2师、川军达凤岗旅、丙安乡民众大队等20多支各类各式军队、民团先后驻屯丙安。
这些军队、民团,政治目的和军事对象不尽相同,或驻防保境,或清剿匪患,或鱼肉乡民,或残杀掳掠,或保商旅安全,或济困救国。在丙安军事史上唯有红军睡在群众家的屋檐下,秋毫无犯,留下了好口碑。
丙安古镇作为战略要地,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当地宣传干事邹进说:“贵州食盐依赖四川输入,丙安古镇作为川盐入黔四大口岸‘仁岸’的重要组成盐埠码头,上下商船常在此停宿,过往陆路行客商人也必停食宿,既成为赤水河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地,又成为过往商旅的食宿站,并且还是川盐必经水运转陆运过穿风坳进贵州腹地的盐埠。”
古镇由此形成了百舸争泊、商贸活跃的繁华兴旺景象;古镇内客栈、饭馆、茶馆遍设林立,食盐、竹木、茶叶、竹笋、毛皮、蓝靛、中药材、山货等物资交易量巨大,赶集山民、驻行客商云集互市,经济贸易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封建社会显得格外的繁荣活跃。
丙安古镇建筑特别,迫于商贸军事和水陆运输的需要,先民采用了颇具特色的木框架吊脚楼型制建筑技术,在倾角约60度、高出河岸20多米的山地,妙借山势,巧用涵洞,凿岩立柱,就地采用木、石建材,建造出一幢幢悬空拔起20多米的吊脚楼,辟建出平直弯曲、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古石板街道,在古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依次砌石为墙、垒石为门,建造出四道寨门,形成了一个经贸为主、军事为辅的军商型两用屯堡,实现既利于商贸交通运输又利于客货安全保障的建筑目的。
丙安古建筑不失为运用“建筑学”、“力学”等综合建筑技术的杰作,体现出赤水河流域先民的精湛技术和智慧匠心。如今,古建筑已有部分残损,但大部分历经几百年风雨兵燹仍保存完好,散发出古代历史文化的光芒和浓郁的乡土风情,使古镇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机和谐,构成一个完整的自然人文生态圈。
到了上世纪中叶,随着现代公路交通网络的兴起,公路干线又远离了丙安。丙安古镇才日渐冷落。也正如此,千年古镇丙安的独特风韵,能够较为完整地保存到今天,使得丙安成为海内外游人十分赞叹的一座古镇。
凡是来到丙安古镇的人,无不对古镇建筑的独特奇异,感到由衷的惊叹和赞赏。
丙安古镇的葫芦街是最具风情之处,在这里茶馆林立,随处可见的那些品茶啜酒的耄耋老人,以及他们眉宇间透出的那股子鹤寿童心之气。他们管这种喝茶的方式叫喝“盖碗茶”。碗中所泡的茶,按客人所需,各不相同。这是一种民俗,最奇特的是有的茶碗里所泡的茶,细如沙粒,十分罕见。这是当地特产,名叫“虫茶”,是用一种野生茶叶,经特殊方法制作后,长出一种虫子,这虫子一面啮食茶叶,一面消化排泄。然后,用筛子将这排泄物筛出来,便是虫茶。丙安人笃信虫茶有医疗保健功效,乐饮不辍。
老镇的居民,尽得这里的神韵。白发苍苍的老人,脸上闪烁着童稚般的纯真;风华正茂的少年,眼中透射出灵童般的聪颖。在丙安我会相信,良好环境引导着人们对人性感悟和生存心态的变化。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