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仪征化纤:一线职工争当“创客”

  • 发布时间:2016-01-08 01:31:04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5年12月23日,在仪征化纤高纤生产中心装置现场,伴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杜益平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揭牌。这是仪征化纤以一线职工名字命名的第11个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

  杜益平,高纤生产中心一装置后纺运行班班长。2008年7月,33岁的杜益平主动报名,从长丝加弹生产中心转岗到仪征化纤转型发展的新战场——高纤生产中心。

  高纤生产中心的生产装置,是国内首套干法纺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工业化生产线。装置开车之后,为了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杜益平当起了“创客”,自己花钱买来铝合金、手电钻、锉刀等工具,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制作一个生头工具,使生头工序用了不到原先的一半时间,排废量下降200%左右。该生头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2015年,杜益平等人通过小改小革和创新项目攻关,将后纺运行锭位数由148锭/面提高至156锭/面,运行总锭位数增加约160锭,相当于增加了半条后纺牵伸线。“镇海炼化把效益账算到分子层面,我们要把效益账算到每克产品。”杜益平说。

  在杜益平等身边劳模先进的示范引领下,高纤生产中心涌现出一批一线职工“创客”。

  吴立俊,是杜益平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2015年,为了把比头发丝还要细的396根丝,均匀地分成两股,吴立俊带领班组骨干试验了十几种新的分丝方法、进行了上百次的数丝操作,被同事笑称为“张飞绣花”。

  有一天,正当他茶饭不思,满脑子想着双头纺的时候,突然看见爱人在沙发上打毛衣,他的眼前忽然浮现出前纺分丝操作的场景:挑毛线,分丝束。他迫不及待地赶到厂里,模仿开司米毛线分股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细旦丝生产操作难、扩位难的问题。

  由此,高纤生产中心细旦丝产量扩大了十多倍,售价也达到常规产品的近10倍,并牢牢占据了国内60%的市场份额,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有梦想就能创造奇迹”,聚酯生产中心二装置高级技师乔成斌用29年的汗水和智慧,实践着当初来仪征化纤定下的“要做最好的工人”的目标,大胆挑战洋权威,把外国专家认为不可能攻克的一些难题解决了,实现了从一名普通操作工到蓝领专家的转变。

  2011年,仪征化纤成立了以乔成斌名字命名的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成功解决生产运行中大大小小的疑难杂症70多起,完成技改技措100多项,每年实现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300万元。两项创新技术攻关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012年,乔成斌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近年来,仪征化纤公司工会围绕公司打造科技创新型、生产服务型企业,紧扣效益中心,在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同时,以创建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为新平台、新品牌,在职工中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和激励作用,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2015年,仪征化纤共征集建议5206条,实施1982条。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承担了90多个课题项目的攻关任务。在9月下旬扬州市职工“建功十二五”成果展中,仪征化纤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成员获2项“十大先进操作法”、2项“十大合理化建议奖”。12月下旬,仪征化纤又组织开展评选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百佳合理化建议”活动,进一步引领和激励广大一线员工立足本职本岗,开展 “微创新”,让“微创新”成为新常态。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