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到“十三五”末将基本实现工业化

  • 发布时间:2016-01-07 21:1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保定1月7日讯(记者陈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6日在河北保定举行。论坛发布《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5》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实现了从工业化中期到工业化后期的飞跃。“十三五”期末,也就是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工业化。

  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有关工业发展的主要数量指标全部实现,工业发展圆满收官。数量问题解决了,但长期困扰我们的大而不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尤其是2015年,由于大而不强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彰显出来,工业动力转换还没有彻底实现,造成增速显著下滑;重化工的产能过剩,环境压力依然巨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还有待提升等。尤其是有些技术还需要依赖国外技术,包括“四基”: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行业基础技术。

  报告还指出,中国工业正在步入增速趋缓、结构趋优的新常态中。“十三五”时期,应当培养一个新的工业生态系统。这个工业生态系统的核心是提高工业的创新能力和效率,也就是全要素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培养这种效率和能力,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完善资源配置机制,通过资源配置机制来培育一些增长的新动力。其核心目标是从以前的以劳动力和物质要素总量投入来驱动工业增长,转化为基于知识和技能的这些创新要素驱动的工业增长。

  报告认为,基本实现工业化,不等于工业化时代的终结。工业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但不会下降,相反,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仍会增强,这种作用集中将体现为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扩张和围绕“做强工业”使命而展开的工业发展质量提升。在世界范围“第三次工业革命”不断拓展、全球投资贸易秩序加速重构和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以及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大背景下,“十三五”时期,中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功能、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都将发生深刻转变。相应地,中国工业政策需要根据环境变化和新的战略部署,在政策作用对象、政策工具和政策作用机制等方面及时进行调整,通过更加合理的产业政策体系、更加科学的产业政策内容和更加有效的产业政策执行机制,促进工业整体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