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在河北保定开幕
- 发布时间:2016-01-06 11:4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新网保定1月6日电(记者 吕子豪)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
本届论坛主题为:发布《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5》,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挂牌。来自政府、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的百余位专家学者莅临论坛活动,并就“十三五”中国工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蔡昉指出,2015年是“十二五”计划的收官之年。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中国已从工业化中期逐步步入到工业化后期。但也需看到,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关键时期,工业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高端和低端双重挤压。在国内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等多重约束下,中国工业经济从“十二五”初期的高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金融危机后经济政策的消化期、经济速度的换档期、经济结构转换的阵痛期的“三期叠加”矛盾突出,工业发展面临下行压力加大。“十三五”时期,中国工业要努力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
蔡昉称,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要利用三地现有的资源、环境、产业基础等条件,加强产业规划的衔接和协同,在保持各自优势的前提下,推动产业园区合理布局,实现差异化发展。在产业层面,需要推动现有产业的调整、转型和升级,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大产业转移和对接力度,促进区域内产业内分工协作,打通产业链条,打造优势互补,形成分工协作且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在企业层面,需要加强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跨省市投资政策,打破省市区域间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各种要素能够按照市场的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原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认为,在新常态下,中国工业发展面临增长势头弱化、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创新水平急需提升、消费供需亟待耦合、资源环境问题突出、体制改革需要深化等多项挑战。中国工业发展的新选择,应该是加快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探索创新需求侧调控的基础上,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发展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尽管当前中国经济阶段转换造成了经济增速趋缓,但经济结构高级化的特征日益明显,这表明,中国工业正在步入增速趋缓、结构趋优的“新常态”中。“十三五”时期,有望成为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最后冲刺期。基本实现工业化,不等于工业化时代的终结。工业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但不会下降,相反,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仍会增强,这种作用集中将体现为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扩张和围绕“做强工业”使命而展开的工业发展质量提升。在世界范围“第三次工业革命”不断拓展、全球投资贸易秩序加速重构和中国全面深化发展以及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大背景下,“十三五”时期,中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功能、发展思想和发展模式都将发生深刻的转变。
保定市长马誉峰称,保定是北京的“南大门”,是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和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目前,保定已形成曲阳石雕、安国药业、高阳纺织、蠡县皮毛、容城服装等全国知名的县域特色产业,并涌现出长城汽车、英利新能源、巨力索具、奥润顺达等行业领军企业。《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把保定列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并明确提出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