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力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保险在全省精准扶贫战略中的作用
- 发布时间:2015-12-31 05:34:04 来源: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甘肃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焦清平
甘肃保险业认真落实新“国十条”和“省十条”,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把保险机制纳入精准扶贫“1+17”政策框架重要契机,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找准保险工作对接扶贫开发的着力点,大力推进惠农扶贫、产业扶贫、资金扶贫、民生扶贫、救灾扶贫,使保险服务能更好地惠及贫困地区群众,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致力惠农扶贫,完善农业保障体系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省农业保险呈现出覆盖面稳步扩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不断加强的良好局面,覆盖全省所有市州,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已开办玉米、马铃薯、能繁母猪、奶牛等10个中央财政补贴险种,中药材、苹果、设施蔬菜3个省级财政补贴险种,形成了品种较为完善、风险覆盖较广、保障程度较高的农险格局。我省农险发展规模位居西北第二,藏区农业保险走在全国前列。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基层保险机构网点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服务网络,已建成农业保险服务站(点)3951个,打通了保险服务农户的“最后一公里”。我省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710多亿元,支付赔款10.4亿元,受益农户150多万户(次)。
二、助力产业扶贫,完善产业扶持政策
甘肃保险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找准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和农户需求因地制宜开办设施蔬菜、肉牛肉羊等特色保险试点,降低了生产风险。提高产品保障水平,取消10个产品绝对免赔率,将玉米、马铃薯、奶牛3个品种保额分别调高了43%、100%和66%,基本覆盖直接物化成本。转移自然灾害风险,2014年开始在平凉静宁县和天水市秦州等四县(区)试办苹果收获保险,当年共承保苹果收获保险13.55万亩,赔款支出2401万元。支持陇药产业发展,2014年率先在全国开展中药材产值保险试点,共向陇西、渭源两个试点县2.59万户农户支付赔款3523.8万元,户均赔款1360元,赔款是财政补贴资金的5倍;今年新增陇南市宕昌县,参保农户2.27万户,风险保障总额达到3.52亿元。
三、拓展资金扶贫,完善金融支撑体系
针对农民在脱贫致富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难题,保险的增信作用可以有效解决金融机构“不愿贷”、贫困农民“贷不起”的问题。2013年,陇西县政府、保险公司、银行共同开展畜草产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使畜草产业发展走出初期投资较大、得不到银行贷款支持的困境,目前共向482户农户发放贷款超1亿元。该项业务被评为甘肃省2014年金融创新优秀项目。部分保险公司还与银行合作试点开办小微企业、涉农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及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对投保企业和农户优先予以信贷支持。搭建项目对接平台,积极引入保险资金参与甘肃省重大建设项目13个,累计投资164.51亿元,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工和持续进展提供了低成本、稳定、长期的保险资金支撑。
四、突出民生扶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推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在全省全面推开,自2016年起将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金额由5000元降至3000元,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10月,为4882万城乡居民提供大病保障,21.63万群众享受到了大病保险补偿,累计支付补偿金额8.18亿元。针对农村“两保一孤”(农村一、二类低保户、五保户和农村孤儿)困难群体,在秦安县开展特困群体意外伤害及重大疾病保险试点,采取先行赔付、定额报销的方式,解决农村特困人群无钱垫付医疗费用、无力承担自付费用的现实难题。目前,已承保3.41万人,提供风险保障10.88亿元。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推广外出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大力推进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家庭财产、学生人身意外、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等多形式多险种的农村综合保险,为贫困地区编织了全天候的保险保障网。
五、推进救灾扶贫,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保险业积极参与贫困地区危房改造工程,推动9市28个县(区)开办农房保险,承保农户34.62万户,赔款273.56万元,受益1308户。今年,省级财政首次补贴450万元支持兰州市和平凉市开展农房保险试点、定西市开展农房地震保险,这是近年来省级财政首次给予农房保险保费补贴,首次将地震责任纳入农房保险试点范围。协调政府、交警、农机、保险四方联动,建立了农村地区机动车“1+1”保险服务机制,实现了与全省86个县(区)、1357个乡镇交管站全面对接。强化警保合作,推进14个市州建立快处快赔中心,建立“六位一体”的快处快赔机制。健全重大自然灾害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保险业在全省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迅速开展理赔和支援灾后重建,共计赔款和捐款6亿多元,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灾后生产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