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加快构建产业转型升级的五大支柱

  • 发布时间:2015-12-24 04:13:5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这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加快构建优化调整产业政策、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园区升级发展、提升质量品牌等五大支柱,重点解决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动力、平台载体、路径和导向机制等问题,多措并举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到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在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唯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保持“十三五”时期经济中高速增长,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第一,优化调整产业政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为重振实体经济,增加就业机会,纷纷推进“再工业化”,重塑制造业新优势;新兴经济体和东盟等周边国家则利用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机会,加大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力度,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两头受压的困局,必须改变以往以做大规模为导向的产业政策,调整为以创新驱动为导向的产业政策,具体思路可以归纳为:“抓两头、放中间,调结构、促创新,搭平台、造环境,定标准、强监管”。“抓两头、放中间”要求产业政策转向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角度支持处于发展阶段“两头”的产业,即对处于孕育期和幼儿期的新兴产业给予扶持,扶上马再送一程,促进产业快速成长;对处于衰退期的传统产业,在职工再就业培训、转产就业安置、设备淘汰补助等方面给予企业退出援助,盘活存量资源;而对处于“中间”即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产业,则要充分放开,让其在市场竞争中强筋健体、自由发展。“调结构、促创新”是指产业政策的目标要从原来的“扩能增量”调整为“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一方面,要推进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全面创新,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目标,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传统制造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促进产业结构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水平。“搭平台、造环境”要求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搭建发展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上。“定标准、强监管”主要强调通过标准引领,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并积极推动我国产业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提升我国产业发展国际竞争力,努力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逐步掌握行业话语权。

  第二,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补齐基础工艺、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短板。《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更加重视工业基础能力建设,通过提升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核心基础零部件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能力,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卡脖子”问题,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加快制定工业强基实施方案,引导各类要素向基础领域集聚,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促进基础工艺水平提升等。二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快速突破。《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战略重点领域,这些领域大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符合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下一步应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这些领域快速发展,加快推动这些产业成为带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新动力。三是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中国制造2025》另外一个鲜明特色是更加重视服务功能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即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技术基础、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制造业国际化和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更加强调促进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为此,我国应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推动服务型制造业发展,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问题。四是促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带来的巨大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必须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也是我国产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不断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此外,还要高度重视“制造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以制造业为主体,运用互联网的手段,对传统制造模式进行改造,避免过度泡沫化和虚拟化。

  第三,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新常态下我国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的主要瓶颈问题是企业主体作用不足,市场化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为此,我们要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为目标,从构建激发创新活力的机制环境入手,做好创新驱动的顶层制度设计,努力构建增强创新动力的体制机制;坚持企业主体,大力推进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坚持重点突破,着力推进新兴产业和重点地区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人才为基,加强领军人才、复合人才和专业人才培养,夯实增强创新动力的科技人才基础。积极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作用,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知识产权保护、垄断行业改革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争取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的制度框架,一批创新型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创新驱动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基本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第四,发挥产业园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主阵地作用。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要更好发挥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和溢出效应,继续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使其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一方面,推动园区产业由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转变,依托制造业基础,加快推进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引领、支撑、带动作用,让产业园区成为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主体;另一方面,推动园区功能由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功能转变,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完善,努力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优美、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功能区。

  第五,提升质量品牌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品牌是一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要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竞争打造“知名品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行为,更好地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树立消费者对国内产品安全质量的信心。二是推动一批产业集群品牌升级发展。依托区域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支持申报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鼓励传统优势产业加工贸易型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强化区域品牌、集群品牌和民族品牌建设,支持质量升级和品牌“走出去”,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著名品牌从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和国际性品牌跃升。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