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制造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 发布时间:2015-11-04 09:4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上海11月4日讯(记者 李治国)11月3日,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同期,“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论坛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

  产业升级,从来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优化管理是题中应有之义。早在19世纪,管理会计就开始为企业评估每道工序和每位工人的成本。“管理会计信息的产生是为了便于特定产业中企业的管理:纺织和钢铁加工、运输、分销。”后来,19世纪末金属预制件企业的发展,20世纪早期杜邦为代表的多元化企业的兴起,又孕育出了两次管理会计体系的大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速建在论坛上解读中国为什么要推行“中国制造2025”计划。黄速建表示,推行“中国制造2025”是为了在“新常态”下更好的维持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也是为了应对发展中国家争夺全球资源、技术、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应对世界主要国家展开的“对未来主导产业选择”的竞争。

  黄速建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为了在“新常态”下更好的维持中高速增长,中国采取了两大战略措施,第一大战略措施是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以获得改革的红利;第二大重大战略措施就是推行“中国制造2025”。

  “推行‘中国制造2050’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包括生产效率增速和资本回报下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能过剩”,黄速建称,2003年到现在,中国全要素生产力下滑阻碍了工业经济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则显著慢于工资的增长速度;从1979年到2012年,中国工业部门资本产出也呈下滑态势,工业领域、制造业领域依靠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黄速建认为,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单位GDP产出的物资消耗和能耗非常大,中国是工业大国但远不是工业强国。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使得中国企业在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缺少话语权。当前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行业和领域广泛,同时还面临来自外部的竞争,包括发展中国家之间争夺全球资源、技术、市场的竞争,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展开的对未来主导产业选择的竞争。

  “此外,中国制造业面对的风险还有比较成本优势加快削弱、新兴产业竞争压力增大、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国际投资回溯等”,黄速建说:“在此背景下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其关键在于提高效率,其根本是创新,通过创新促进转型,通过创新提高增长速度。”

  黄速建表示,“中国制造2025”将分三步走,第一步用十年时间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成为制造业先进国家,第三步是到2050年,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制造业强国前列。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