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之鉴”

  • 发布时间:2015-12-23 14:56:08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裴剑容 张源培 桂涛)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拉丁美洲的经验与教训值得借鉴。

  大多数拉美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跻身中等收入国家后,一直未能如与之起步条件相似的“亚洲四小龙”那样跻身高收入经济体。劳动力成本增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社会不平等加剧、依赖外需等因素让巴西等国“有增长而无发展”,始终无法再进一步。阿根廷更是从发达国家倒退为发展中国家。这种长期囿于中等收入水平、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2万美元上限的现象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2011年中国已成为中上等收入国家,“十三五”期间正是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期。中国是否会像拉美那样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王萍认为,尽管中国在经济结构上要比拉美更多样化,但中拉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存在诸多共性,出口拉动易受外部环境制约。

  她表示,中国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调内需拉动等措施就是要避免像拉美国家那样因经济结构失衡、制度和政策缺陷而长期难以前行。

  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齐传钧认为,拉美需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快速提升人力资本存量,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这也是对中国的启示。

  以巴西为例,从2003年到2011年,巴西经济年均增长约5%,表现抢眼。但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孙岩峰看来,这一“巴西奇迹”主要依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其国内中产阶层消费升级换代驱动。

  孙岩峰认为,巴西始终未能成为发达国家,“主要是财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迟迟未能推动,再加上官僚审批冗长繁琐、技术创新和升级不足等原因,各生产要素的进步未能匹配经济增速。”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会议公告中指出,要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目前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正是针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改革策略,就是要提高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而不是简单依赖投资来拉动增长。”齐传钧说,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国家,可以靠要素驱动,政府加大投资就能实现增长,但要向更高层次发展,一定是创新驱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中国政府正致力于通过简政放权改善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并带动社会研发,用供给创造需求,这都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进行的改革。

  “拉美经验”也可以为中国所用。曾在中等收入水平徘徊了四十多年的智利就成为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首个南美大陆经济体。齐传钧认为,智利的经验就是其进行了“供给侧改革”,减少贸易保护,改革国企,强调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齐传钧认为,拉美另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是扶贫。拉美通过“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项目”约束帮扶对象,比如以考勤等方式确保被帮扶家庭孩子的入学率和营养水平,确保资金用在实处,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