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药为全人类服务”
- 发布时间:2015-12-18 00:31:10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要努力发掘,还要加以提高,让它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更要为全人类服务。”83岁的哈医大一院终身教授张亭栋激动地说。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际,人们不由想起另一位中药西用的科学家——张亭栋,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的研究,在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上作出了奠基性贡献,让公众再一次感受到中医的神奇魅力。
一头银发,眼神睿智,双手交叉放于胸前,腕上的老牌手表表盘已经发黄。时隔4年再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张亭栋似乎有更多的话要说。
“假如我再年轻几年,我还想把三氧化二砷进一步研究一下。我总在想,它应该不仅能治疗白血病,一定还能治疗其他的病。”虽然出身西医院校,但早年派去中医学院深造的经历,让张亭栋“沉迷”于对中医药的研究,一下子就是几十年。
上世纪70年代,黑龙江省林甸县民主公社卫生院采用有毒药物医治恶性肿瘤,因效果好引得不少患者前往求治。时任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长、哈医大一院中医科主任的张亭栋教授被任命为专家组组长,带队一探究竟。
原来,此地乡间一位老中医有个秘方,是用中药砒霜、轻粉、蟾酥几味剧毒之物配制的,最初用来下药捻治鼠疮——淋巴腺结核,后来被一位药剂师用此药治好了自己母亲的皮肤癌,后又改成针剂肌肉注射攻治各种癌症。
这个被命名为“713”的抗癌新药在当时的黑龙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被判“死刑”的癌症患者慕名而来,有的奇迹般“康复”——子宫癌患者用药后分泌物明显减少,肝癌患者用药后疼痛感消失。还有一位食道癌患者,原本医生也表示无能为力,听说此种药后,死马当活马医就来试试看,结果用药后不但能喝水,还能吃饭、散步了。
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或亚砷酸,有剧毒。古代的人们用它内服治哮喘,外涂治恶疮、顽癣,但历代医家启用砒霜时,均慎之又慎。
作为中西医结合的血液病医生,张亭栋很想在“血癌”上打开缺口。受到“713”启发,在已故朝鲜族药剂师韩太云的配合和帮助下,张亭栋开始将原方分成砒霜加蟾酥和砒霜加轻粉两组做体外抑瘤试验,反复试验发现,其中的砒霜是癌细胞的克星。张亭栋课题组大胆创新,将砒霜提纯,最终精制成亚砷酸注射液,专门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张亭栋教授等应用传统中药三氧化二砷治疗APL患者取得疗效的基础上,时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陈竺和陈赛娟与张亭栋通力合作,在上世纪90年代尝试用三氧化二砷治疗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的APL患者,并发现三氧化二砷诱导APL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双重药理学机制,后来的研究更进一步证实了癌蛋白PML-RAR中PML是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的直接药物靶点。这一发现在国际上产生反响。
“此次屠呦呦获奖,作为同样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人,我们都感到骄傲,这对我们是一种鼓励,对今后中西医结合研制新药,也是一个新的启示。”张亭栋说。
张亭栋表示,我国提出发展中西医结合不过70年光景,就已经发现了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制剂惠及人类,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一项科学的发展不是十年八年能发展起来的,中医、西医这两种科学要融会贯通、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尤其这又是用来治病救人,关乎人的生命,不能急于求成。”张亭栋严肃地说。
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医学家在砷剂临床应用上取得重要进展。哈医大一院院长周晋带领其科研团队通过将三氧化二砷持续缓慢静脉输注法,较大程度上避免了沿用30多年的三氧化二砷常规静点时发生率很高的“高白细胞血症”,缩短了疗程,降低了死亡率,被誉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效低毒的新方法。此外,砷剂对胰腺癌、胃癌、肝癌、肺癌等癌症的诊疗效果也在进一步研究中。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