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背景资料: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回顾

  • 发布时间:2015-12-17 14:57:08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华盛顿12月16日电背景资料: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回顾

  新华社记者高攀 郑启航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6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到0.25%至0.5%的水平,宣告结束历时七年的零利率政策。

  此举意味着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工具,从倚重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转向使用利率等常规调节手段,货币环境或将从极度宽松向适度中性逐渐回归。

  以下是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主要回顾:

  尽管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从2007年春季就开始显现,但直到当年8月蔓延至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其他信贷市场后,美联储才紧急干预,于当年9月18日降息50个基点至4.75%,开始降息周期。

  从2007年底至2008年9月美国投行雷曼兄弟倒闭,美联储七次降息,累计下调超过3个百分点,但仍不足以应对严峻的金融和经济形势。雷曼兄弟倒闭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急剧下跌和流动性收紧,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席卷全球的、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

  在2008年9月货币政策会议之后的几个月,美联储内部一直在努力洞悉这场危机冲击美国经济的严重程度,就是否执行更大力度的宽松货币政策展开争论。

  2008年12月16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零至0.25%的超低水平,正式步入零利率时代。这时,美联储已经认识到,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金融危机,之前采取的刺激措施远远不够。

  由于已不存在降息空间,美联储随后采取了购买债券等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以压低长期利率和刺激经济,同时承诺将短期利率维持在超低水平,开启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

  2008年底至2014年10月,美联储先后出台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总共购买资产约3.9万亿美元。美联储持有的资产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07年底的约6.1%大幅升至2014年底的25.3%,资产负债表扩张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联储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执行的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为应对金融危机、挽救美国金融体系和帮助美国走出经济衰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们对后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莫衷一是。支持者认为,量化宽松通过改善金融状况和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了美国经济复苏,避免了通缩风险;反对者则担心量化宽松提升美国通胀压力、加大金融稳定风险。

  总体来看,量化宽松为稳定美国经济复苏发挥了作用,但并不是治疗美国经济的万灵药。在注入数万亿美元流动性后,过去几年美国年均经济增速仅保持在2%左右,并未出现经济学家期待的深度衰退后的大幅反弹,也远低于危机前3%的历史平均水平。

  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和就业市场改善,加上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影响金融稳定,美联储开始酝酿如何退出量化宽松政策。2013年5月,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次释放了将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的信号,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当年12月,美联储正式宣布从2014年1月开始削减资产购买规模,开启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序幕。

  2014年2月,耶伦接替伯南克就任新一届美联储主席后,基本沿袭了伯南克制定的每次货币政策例会缩减月度资产购买规模100亿美元的计划,连续八次缩减购债后,2014年10月底宣布结束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重点转向何时启动加息。今年年初以来,美联储官员在公开演讲和媒体采访中一直强调2015年是加息之年,并与市场就加息时机反复沟通。此前不少市场人士预期美联储今年9月加息,但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动荡和低通胀等因素影响,美联储按兵不动。

  美联储为启动加息设置了两个条件,一是就业市场进一步改善,二是有理由相信中期通胀水平将回到2%的目标。由于10月份以来的经济数据印证了美联储对就业市场进一步改善的预期,增强了美联储对通胀达标的信心,而且,在海外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然强劲,美联储加息时机日趋成熟。

  12月16日,全球金融市场的猜测终于有了确切回应。耶伦在宣布加息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后续加息节奏将视未来经济数据而定,其步伐将是谨慎和渐进的,但对于如何收缩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尚无定论。

  伯南克日前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决定,过去七年对美联储而言实际上是一个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和令人不安的时期。

  未来几年,美联储能否逐步平稳收紧货币政策,使其回归常态,将继续牵动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神经。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