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破解“停车难”须综合治理

  • 发布时间:2015-12-11 06:33:5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11月22日至24日,本报刊发“城市停车设施建设调查”系列报道,展现了本报多路记者对部分大中城市停车问题的采访调研,介绍了这些城市在开发停车设施、缓解停车难方面的经验与探索。报道刊发后,许多读者和专家对报道给予了积极评价并对此话题表达了自己的建议,参与报道的记者也通过调查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本报关于城市停车难问题进行的系列报道,引起了业界强烈反响,记者于近日采访了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交通规划专业总工程师宋家骅,看看专家对此组探讨性报道的评价。

  问:您如何评价这次报道?

  答:如今,停车问题已不仅是一个交通问题,它是一个城市综合管理问题,也涉及产业发展,“停车难”解决得如何甚至影响民心。最近发改委、住建部等中央层面纷纷出台意见,加强停车问题的顶层设计;各个城市也都作出了相关的实践和探索。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经济日报》推出这套报道,选题抓得很准,非常及时。这套报道内容十分丰富,切入不同角度来看待停车难的问题,为业界提供了国内外多个城市的经验和样本,同时也集合各方观点作了深入探讨和思考。业界需要这样的全面、深入的报道,以推进改善、解决问题,无论在规划建设、居民需求,还是产业化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对行业、政府、市民等各方都有很大帮助。

  问:这次报道探讨了老社区优化、综合治理、智能化升级等停车难的解决之道,就这些思路的实际意义,请谈谈老社区优化改造的问题。

  答:其中一篇报道《杭州:老小区优化新车位》中写道:从2014年起,针对“行车难、停车难”问题,杭州对11个老旧小区实施了“私人定制”的治理方案,新增泊位3465个,90余条支小路实施“微循环”,新增26个公共自行车点进社区,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正如报道中所说,老社区还是有潜力可挖的,但在优化改造老社区时,一定要综合采取多种办法。事实上,老社区空间本就紧张,经常出现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改造首先要以安全为前提,在增加停车空间的同时要重视生命安全通道的空间保障。同时,老社区的改造需要的是综合改造,不能单纯为了划车位而划车位,也要考虑小区综合环境不能遭到破坏,例如生命通道、绿地、儿童活动空间、自行车所需空间等。针对改造空间十分有限的老社区,可以采用“借力”的方法,利用沿线道路和附近新楼盘等空间解决一部分停车需求,可尝试与新楼盘开发商的协调,在规划配备车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车位,供老社区使用。在“借力”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社区自身力量,政府可以搭建交流平台,协助业委会和新楼盘开发商达成协商。

  问:请谈谈停车问题的综合治理。

  答:报道《南京:解决停车难不止步于建停车场》提到,停车难是一个综合城市病,城市越大,经济越发达,停车难的问题越突出。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通过多措并举逐步完成。

  这种看法很客观。如今,停车问题很复杂,涉及法律、产权、城建、规划等方方面面,绝不仅是交通问题,一下子很难彻底解决。但是,社会治理者还是要端正态度,不能因为复杂就置之不管,还是要尽力完善。各个城市应结合自己的情况综合解决停车问题,但要有几个共同原则,首先是综合治理,不能就停车讲停车;其次是更多地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第三要严格依法管理,加强执法。停车空间供应方面,在大城市中心地区等停车压力较大的地方,应对办公商业用车停车指标作出一定的控制,设置上限,并尽可能地减少。停车位占据空间较大,在人口密度很高的地方有必要采取停车位的控制。

  问:请谈谈停车系统的智能化升级问题。

  答:报道《武汉:智能停车场“智”在哪里》写道:“‘自从前年台北路智能停车场建成后,我就再没为停车发愁了。’在武汉市台北路上班的周先生高兴地说。”台北路智能立体停车场业主方是武汉城投,其“智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进场无需取卡、入场后智能引导寻找空车位、离开时可智能引导找车、缴费与ETC绑定自动扣费。

  近年来,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各方纷纷出招,不少地方结合“互联网+”和手机等移动终端来提高停车效率。不过实事求是地讲,智能化升级解决的是停车的周转率、效率等问题,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只是治理停车难的辅助手段。因为从根本上讲,停车问题更多的是供需矛盾问题,提高供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在提高供给的过程中,建议应由市场来配置资源。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