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点开”艺术家的朋友圈

  • 发布时间:2015-12-10 05:53:07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刘宇没有想到,三年之后会在好友的微信朋友圈里看见得意之作《红鱼》。

  这幅作品是刘宇2011年的作品,2012年被大韵堂艺术机构收藏。大韵堂在西安美术馆办展时,《红鱼》作为展品被好友拍照上传到了微信朋友圈。

  刘宇并非高产画家,一年大概创作三四幅人物油画和十幅左右的风景画。这些作品已足够私人收藏家和美术馆消化。然而,为了自己的作品能具备更大的传播平台,尤其是能得到更多艺术圈内部人士的关注,当这些作品在线上得以传播后,他还是特别高兴。

  “过去,我主要通过参加展览和朋友介绍的方式接触一些画廊和收藏家。但这种方式还是显得接触面窄。何况,画廊更新时效性慢,收藏家的需求量更加小,这使得我的作品不能及时展现,有些可惜。”为了弥补这些遗憾,刘宇很看好即时、海量的互联网。他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上传作品,但是流传范围也就是那几百个好友。

  艺库上线后,他将《红鱼》和其他作品上传至作品库。结果,不到一个星期,已有132人欣赏过这幅作品,他个人空间的访问量也达到了7592次。旺盛的作品人气使得刘宇的微信上也多了不少陌生人的好友请求。

  通过艺库,刘宇还发现,市场对自己作品的偏好有细微不同。“目前,点击率最高的是人物和风景组合、色调鲜明、反映北京生活的作品。”刘宇没有刻意为市场创作,但他希望能够在艺术与市场之间取得最佳的平衡点。

  和刘宇一样,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的青年教师余晓庆也通过艺库获益匪浅。余晓庆擅长国画,他画的国画以没骨花卉为主,颜色淡雅,古典韵味十足。“我尽可能地用这些花花草草表达内心感受,至于是否能得到市场认可,倒在其次。”

  余晓庆更看重艺库朋友圈的专业性。艺库还处于公测阶段时,她就经常在上面游览。作为年轻的水墨兴趣爱好者,能在艺库网欣赏到苏百钧这种大家的作品,余晓庆还是觉得很难得。

  余晓庆还喜欢艺库营造的那种艺术家之间可以随时随地沟通的氛围。“我有大量的同学都入驻了艺库网,我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分享有趣的文章视频;我有很多学生也加入了艺库网,他们经常通过艺库网给我看近期创作的作品。这样方便了教学,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余晓庆说,“我希望通过艺库网,拉近和其他艺术家的距离”。

  跟余晓庆一样,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研究生高祥恒也希望把艺库当做学习充实的平台。艺库上线后,他感受到了互联网对于当下艺术家的难得契机。“在艺库这个平台中,可以全面了解艺术动态,获悉展览信息,还可以查询艺术名家的信息,跟他们零距离接触,并能随时展示和更新自己的作品,建立自己的艺术朋友圈等等。这比传统的展览和交流模式更加开放、自由和灵活。”高祥恒说。

  对于普通的艺术爱好者来说,艺库最大的优势在于既专业又接地气,让一般人也能够接近艺术圈的核心。

  艺库的母公司大韵堂是一家颇有专业口碑的艺术机构,以严格的筛选机制闻名。大韵堂组织的展览、写生采风等活动总会吸引大量艺术家。今年9月下旬举办的“追求卓越:来自学院的艺术家——首届油画邀请展”首次邀请了全国13所专业美术院校一起办展览,展览中亮相的导师带研究生的师生巡回展模式也是首创。展出的200多件油画作品全面呈现了我国专业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成果。

  “线下的交流机会毕竟有限,普通人并不能说出哪幅作品是哪位艺术家所作,更不要提如何跟艺术家搭上话了。”大韵堂董事长、艺库创始人蔡万霖将艺库当做免费的交流平台,让关注艺术的群体与艺术家无障碍沟通。

  如今,艺库网注册的艺术家已经超过3000人,还在以每天约150人的速度增长,其中不乏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庞茂琨等艺术圈里的名家。

  “艺库致力于让每位艺术家建立起朋友圈,让越来越多的粉丝为自己喜欢的作品和艺术家点赞,让关怀、理解、灵感和热情在线上汇聚成有温度和归属感的社交圈。”蔡万霖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