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分析师评外贸数据:进口降幅缩窄不代表需求回升

  • 发布时间:2015-12-08 15:00:59  来源:光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原标题:分析师评11月外贸数据:进口降幅缩窄不代表需求回升)

  海关总署今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出口同比下降6.8%,连续5个月下滑,差于预期的下降5%;进口同比下降8.7%,大幅好于预期的两位数跌幅,连续13个月下滑,为有外贸数据记录以来首次出现;11月贸易顺差541亿美元,自上月616亿美元的记录高位回落。

  此外,海关总署表示,中国11月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2,较10月回落0.8,表明明年年初我国出口压力仍然较大。

  分析师们普遍认为中国进出口数据短期内明显回暖可能性较小,即便进口降幅缩窄但可能受季节性因素和基期效影响,真实需求未必改善,后续需要货币和财政继续发力以刺激经济。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 刘利刚:明年价格效应或消失,进口增长将改善

  进口疲弱意味着国内需求持续不振。但是,由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大幅下跌,价格效应对于进口增长的影响开始消失。展望未来,随着价格效应消失,2016年中国的进口增长将开始改善。

  11月份中国的外汇储备下降872.2亿美元至3.44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持续面临资本流出的压力。但是,11月份欧元和日元分别大幅贬值约4%和2%,这是导致外汇储备下降的部分原因。此外,过去三个月中国的贸易顺差平均为580亿美元,这一较大的贸易顺差将缓解资本外流的压力,并缓解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由于中国持续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未来将增大,这与“三元悖论”的理论是一致的,即在稳定汇率、独立货币政策和资本账户开放这三个目标之中,一个经济体只能同时达到其中两个目标,不可能三个目标都同时实现。在人民币被纳入SDR之后,央行将继续承诺开放资本账户,由于中国将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元悖论”预示着中国必须实施浮动的汇率政策。我们预料,未来汇率波动性将上升。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高顺差不改国际收支净流出,降准可期

  进出口状况如宏观经济一样,延续"底部徘徊"态势。出口在海外经济企稳但复苏有限情况下,表现平稳,下降幅度有所收窄;进口则在价格基数效应下,有更大幅度的收窄。预计未来也将维持增速低迷但高顺差的格局,这是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格局所决定的。高顺差如果下来反而有问题了。

  商品高顺差改变不了中国国际收支净流出的状况,要维持中性货币环境,“冲销”性质的降准仍然是未来可期待的政策。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外部环境改善趋势显著,出口回升可期

  今年以来中国出口同比台阶式下降,与中国实际有效汇率偏高、低端制造业转移等有关。反观欧洲、日本则受益于其巨幅汇率贬值,出口显著好转。

  从历史经验来看,除汇率因素外,中国出口增速滞后于美欧日经济增长。2015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较为稳定,而欧洲、日本经济回升趋势显著,中国出口回升是大势所趋。

  ——申万宏观分析师李慧勇 邱涤凡:进口缩窄主要因去年基数较低,不宜过度乐观

  ①出口增速跌幅微升,外部需求仍然疲软。从海外主要经济体PMI来看,欧、日、香港仍在底部徘徊,美国甚至跌破分界线,创下6年新低。外部环境整体仍然低迷,成熟经济体的复苏基础并不牢固。出口先导指数进一步回落,年底出口料将维持低增速。

  ②进口增速改善超预期,内需和商品价格维持低迷。11月中采PMI新订单和进口分项指数集体下滑,显示国内需求依然低迷,而且11月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行。在此背景下,11月进口跌幅超预期收窄主要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而并非出现实质性改善,不宜过度乐观。

  ③衰退性贸易顺差回落,对于GDP和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效果有所减弱。后期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继续加码,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点。我们认为,供给侧改革一是针对旧经济,淘汰过剩产能、房地产去库存和国企改革,二是针对新经济,促进供给带动需求,包括基础技术创新、优化投融资环境和培育企业家。未来新经济的三个方向值得关注:第一个是服务业,第二个是智能化和大数据,第三个是资产管理。

  ——华宝信托分析师 聂文:圣诞效应促进口回升,出口难现明显改善

  进口好于预期,这与12月海外圣诞假日效应,部分企业增加库存有关,国内投资没有太大改善,且大宗商品价格10-11月大幅下跌。

  未来进出口压力仍大,人民币有效汇率持续走高,对其他国家出口影响较大。

  后续几年出口难出现明显转变,中国贸易占全球比重已在12-13%的高位,继续扩张比较难,国际经济也正处在调整期、低速增长期,再加上中国劳动力成本也已偏高。

  中国经济增长以往靠城镇化和对外出口,今年两方面因素都快速下滑,外贸低迷也波及投资消费。未来政策力度大不大,还得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GDP目标的设定。若设在6.5%左右,将侧重供给侧改革,若设在7%左右,更偏重需求侧,投资扶持。货币政策未来以下调存准为主,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刘学智:外需疲弱,内需不足双双施压贸易数据

  进出口延续负增长,反映出当前外贸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出口负增长主要原因是外需比较疲弱,PMI出口订单指数虽然回升但整体还是比较低的,而且全球其它国家出口基本也是负增长。

  进口虽然降幅收窄,但依然是负值,表明进口需求比较弱,是国内需求不足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交织而成的结果。

  人民币有贬值的压力,尤其是目前美联储加息预期进一步加强,而国内货币持续宽松。但中长期来看,不存在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汇率主要还是反映经济运行的状况。虽然目前经济的确面临下行压力,但毕竟还是中高速增长,长期前景依然看好。

  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在6.9-7%之间,整体比较平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张永军:进口降幅缩窄不代表真实需求上升

  从数据看11月进口下降5.6%,前几个月百分之十几的降幅明显收窄,主要与包括原油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去年同期在低位,基数价格变化不大导致降幅收缩,主要受价格因素影响,并不意味着真实需求有显着变化。

  而前11个月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14.4%;贸易顺差扩大63%,虽然顺差扩大从数字核算上看对GDP有正面影响,但因整体贸易规模缩小,内外需双双下降,全年进出口增幅下降已成定局,经济疲弱的态势并没有改变。海关总署今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出口同比下降6.8%,连续5个月下滑,差于预期的下降5%;进口同比下降8.7%,大幅好于预期的两位数跌幅,连续13个月下滑,为有外贸数据记录以来首次出现;11月贸易顺差541亿美元,自上月616亿美元的记录高位回落。

  此外,海关总署表示,中国11月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2,较10月回落0.8,表明明年年初我国出口压力仍然较大。

  分析师们普遍认为中国进出口数据短期内明显回暖可能性较小,即便进口降幅缩窄但可能受季节性因素和基期效影响,真实需求未必改善,后续需要货币和财政继续发力以刺激经济。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 刘利刚:明年价格效应或消失,进口增长将改善

  进口疲弱意味着国内需求持续不振。但是,由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大幅下跌,价格效应对于进口增长的影响开始消失。展望未来,随着价格效应消失,2016年中国的进口增长将开始改善。

  11月份中国的外汇储备下降872.2亿美元至3.44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持续面临资本流出的压力。但是,11月份欧元和日元分别大幅贬值约4%和2%,这是导致外汇储备下降的部分原因。此外,过去三个月中国的贸易顺差平均为580亿美元,这一较大的贸易顺差将缓解资本外流的压力,并缓解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由于中国持续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未来将增大,这与“三元悖论”的理论是一致的,即在稳定汇率、独立货币政策和资本账户开放这三个目标之中,一个经济体只能同时达到其中两个目标,不可能三个目标都同时实现。在人民币被纳入SDR之后,央行将继续承诺开放资本账户,由于中国将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元悖论”预示着中国必须实施浮动的汇率政策。我们预料,未来汇率波动性将上升。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高顺差不改国际收支净流出,降准可期

  进出口状况如宏观经济一样,延续"底部徘徊"态势。出口在海外经济企稳但复苏有限情况下,表现平稳,下降幅度有所收窄;进口则在价格基数效应下,有更大幅度的收窄。预计未来也将维持增速低迷但高顺差的格局,这是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格局所决定的。高顺差如果下来反而有问题了。

  商品高顺差改变不了中国国际收支净流出的状况,要维持中性货币环境,“冲销”性质的降准仍然是未来可期待的政策。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外部环境改善趋势显著,出口回升可期

  今年以来中国出口同比台阶式下降,与中国实际有效汇率偏高、低端制造业转移等有关。反观欧洲、日本则受益于其巨幅汇率贬值,出口显著好转。

  从历史经验来看,除汇率因素外,中国出口增速滞后于美欧日经济增长。2015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较为稳定,而欧洲、日本经济回升趋势显著,中国出口回升是大势所趋。

  ——申万宏观分析师李慧勇 邱涤凡:进口缩窄主要因去年基数较低,不宜过度乐观

  ①出口增速跌幅微升,外部需求仍然疲软。从海外主要经济体PMI来看,欧、日、香港仍在底部徘徊,美国甚至跌破分界线,创下6年新低。外部环境整体仍然低迷,成熟经济体的复苏基础并不牢固。出口先导指数进一步回落,年底出口料将维持低增速。

  ②进口增速改善超预期,内需和商品价格维持低迷。11月中采PMI新订单和进口分项指数集体下滑,显示国内需求依然低迷,而且11月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行。在此背景下,11月进口跌幅超预期收窄主要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而并非出现实质性改善,不宜过度乐观。

  ③衰退性贸易顺差回落,对于GDP和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效果有所减弱。后期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继续加码,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点。我们认为,供给侧改革一是针对旧经济,淘汰过剩产能、房地产去库存和国企改革,二是针对新经济,促进供给带动需求,包括基础技术创新、优化投融资环境和培育企业家。未来新经济的三个方向值得关注:第一个是服务业,第二个是智能化和大数据,第三个是资产管理。

  ——华宝信托分析师 聂文:圣诞效应促进口回升,出口难现明显改善

  进口好于预期,这与12月海外圣诞假日效应,部分企业增加库存有关,国内投资没有太大改善,且大宗商品价格10-11月大幅下跌。

  未来进出口压力仍大,人民币有效汇率持续走高,对其他国家出口影响较大。

  后续几年出口难出现明显转变,中国贸易占全球比重已在12-13%的高位,继续扩张比较难,国际经济也正处在调整期、低速增长期,再加上中国劳动力成本也已偏高。

  中国经济增长以往靠城镇化和对外出口,今年两方面因素都快速下滑,外贸低迷也波及投资消费。未来政策力度大不大,还得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GDP目标的设定。若设在6.5%左右,将侧重供给侧改革,若设在7%左右,更偏重需求侧,投资扶持。货币政策未来以下调存准为主,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刘学智:外需疲弱,内需不足双双施压贸易数据

  进出口延续负增长,反映出当前外贸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出口负增长主要原因是外需比较疲弱,PMI出口订单指数虽然回升但整体还是比较低的,而且全球其它国家出口基本也是负增长。

  进口虽然降幅收窄,但依然是负值,表明进口需求比较弱,是国内需求不足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交织而成的结果。

  人民币有贬值的压力,尤其是目前美联储加息预期进一步加强,而国内货币持续宽松。但中长期来看,不存在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汇率主要还是反映经济运行的状况。虽然目前经济的确面临下行压力,但毕竟还是中高速增长,长期前景依然看好。

  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在6.9-7%之间,整体比较平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张永军:进口降幅缩窄不代表真实需求上升

  从数据看11月进口下降5.6%,前几个月百分之十几的降幅明显收窄,主要与包括原油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去年同期在低位,基数价格变化不大导致降幅收缩,主要受价格因素影响,并不意味着真实需求有显着变化。

  而前11个月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14.4%;贸易顺差扩大63%,虽然顺差扩大从数字核算上看对GDP有正面影响,但因整体贸易规模缩小,内外需双双下降,全年进出口增幅下降已成定局,经济疲弱的态势并没有改变。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