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估值过高?初创先驱陷入反思

  • 发布时间:2015-12-06 21:29:32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荣郁  责任编辑:罗伯特

  面对初创公司估值“蒸蒸日上”的现状,美国监管机构对共同基金处理估值过程“是否合理”采取了更加审慎的做法。最近几个月以来,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针对大型基金公司如何评估初创公司估值以及相关评估步骤是否准确体现公司价值进行了更多的问询。

  无独有偶。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一家在线时装零售商成为最新一家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英国初创企业,这再度引发各方对英国科技行业是否存在炒作过热现象的担忧。

  反观新兴经济体集聚的亚洲市场,创新精神引领下,各类初创公司正在蓬勃发展,并吸引着大量资本聚集。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令人不免担心,新兴市场初创公司的发展是否过快了?

  “公允价值”不易得

  据基金公司晨星数据显示,过去两年里,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中,至少出现了12次同一家公司不同估值的情况。比如截至今年二季度,知名投资公司富达(Fidelity)给优步(Uber)的估值是33.32美元/股,哈特福德金融服务集团给出的则是35.67美元/股,而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则认为Uber可以值40.02美元/股。富达和贝莱德发言人都坚称,公司员工执行了严格的估值步骤并得出了最终结论。

  Morrison&Foerster律所合伙人兼主席杰伊·巴里斯(JayBaris)表示,初创公司并不在交易所交易,因此很难得到真正的市场估值看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一堆疲软数据面前,如何给出一个“公允价值”。

  高盛中国电信、媒体和技术投资业务主管张晓音对此表示:“大量的资本创造出许多竞争对手。如今已到了必须进行战略整合之时。交易的初衷是为公司着想,即便是方式可能无法令创始人满意。”

  有业内分析师认为,“独角兽”公司在过去一年里大面积涌现,也是资产泡沫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因为根据统计,2003年~2013年共有6万家美国科技公司获得风投,而2014年之前,只有39家上市和未上市公司的市值/估值达到10亿美元。当10亿美元的门槛被轻易跨过时,“独角兽”公司变得不再稀奇。

  可是“虚假繁荣”?

  再以中国为例反观新兴经济体初创企业发展现状。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2015劳动力市场研究报告》,2015年以来,中国每天新增的企业数量将近1万家,且新增的创业企业集中于互联网、现代物流、新技术、新业态等第三产业。但在移动电商平台“妙汇”创始人刘应强看来,这些创业企业中能存活两年以上的,不超过25%。

  数据也显示,今年1月~8月,共有2043个创业项目完成了融资,其中A轮融资793起,B轮融资205起。这一数据与2014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但与创业公司的总量相比仍然是九牛一毛,大部分创业公司都在A轮融资之前“阵亡”。

  对此,刘应强告诫创业者,中国只有25%的创业公司能存活两年以上,创业成功的人多数是“打不死的小强”。

  刘应强从某知名天使投资机构得到的数据是,该机构每年收到的商业计划书多达2万份,经筛选后,会电话联系的创业项目有1500个,会面谈的只有600个。而投资机构主投或跟投的只有其中的40个项目,“这在国内还算投资项目比较多的”。

  据彭博社报道,2010年~2014年,中国初创公司数量增长近一倍,至161万家。英国位居第二,初创公司增长数量大约只有中国的一半。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多是因为宏观经济转型背景所致。目前中国正努力让经济减弱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并朝着消费支出和服务业转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采取了各种开先河的举措,包括补贴和风投融资等,以促进互联网、技术和发明创造等。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