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沙漠污染案:5.69亿赔偿是苦涩的“胜利”
- 发布时间:2015-12-06 14:37:00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王擎宇
记者昨日获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绿发会)就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起诉当地8家企业的环境公益诉讼,被最高法立案受理。此前,宁夏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因其不符合原告资格未立案受理。
宁夏当地法院称起诉人主体资格不适合
此前,绿发会向宁夏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诉状,起诉8家企业因违法排污行为“污染腾格里沙漠”,要求企业恢复生态环境、消除危险等。法院以起诉人主体资格不适格为由未受理,宁夏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原裁定。
绿发会共提出8项诉讼。包括:要求被告消除环境污染危险,恢复生态环境或成立沙漠环境修复专项基金,并委托第三方进行修复,由环保专家、人大代表等进行验收,赔偿环境修复前生态功能损失等。
法院表示,绿发会章程中并未确定该基金会同时具备“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且其业务范围也未写明包括从事环境保护业务。因此判定起诉人主体资格不适合,不予立案。
据了解,绿发会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组织。其作为原告启动的其他6个公益诉讼案均被立案受理,包括山东康菲溢油案、海南红树林案、浙江污泥污染案、河南文物破坏、安徽危险废物倾倒等。
绿发会表示,上诉系推进“谁污染谁治理”
随后,绿发会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其相关负责人说,一审法院并未正确理解“环境”及“环境保护”概念。在《环境保护法》中,环境保护包括多个方面,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发展事业、生态文明建设等表述均属于环境保护范畴。
他认为,不能单纯从有没有“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字样来确定社会组织是否从事环保公益活动。此外,他表示,从绿发会实际从事环保公益活动来看,也能够印证其“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符合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
“中卫已有三家企业因为直排问题确定污染地下水,但地下水修复进展缓慢。”绿发会相关负责人说,他曾三次前往腾格尔沙漠地下水污染企业,没有看到企业按照地下水修复方案施工。
此外,之所以继续上诉,是“希望腾格里沙漠污染能成为一个案件范本,从而推进‘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 解读
环境公益诉讼为何“遇冷”?
根据公开资料,截至目前,全国共提起40余起环境公益诉讼,其中约20起被受理。这意味着,约有半数环境公益诉讼未被受理。
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环境公益诉讼似乎并未出现“井喷”。对此,北京工业大学相关专家认为,立法中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限制较为严格,可能使许多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不能受理,“门槛难进”。
“如果不解决公益诉讼门槛问题,怎么能够继续推进?”绿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环境保护组织角度来说,诉讼要求一定的能力、财力,甚至带来风险,因此,“环境保护组织一般不会提起公益诉讼”。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