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尘埃 亦敌亦友
- 发布时间:2015-12-06 07:31:52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无论是否爱好科学,2013年的雾霾一定让你记住了“PM2.5”这个热词。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仅是头发丝直径的1/40,却人人自危全副武装。雾霾最严重的时候,中药、口罩都卖到断货,天气预报的PM2.5指数成为每天最受人瞩目的数字。
其实,小身材大威力的物质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科普作家汉娜·霍姆斯的《奇妙的尘埃》像是一台触手可及的显微镜,带我们了解这些无处不在、不容小觑的尘埃。朝夕相处,我们与它们的亲密程度要比我们想象的更甚,它们可能就是我们的一部分,也可能危及我们的健康。
显微镜下,肉眼看不到的世界何等壮观,但细细观之,又难免哀人生之多艰。工业化的污染改变了气候,微粒漂洋过海,散布于空气中,没有地区可以独善其身。我们或许知道,有些特殊工种会导致职业病,如煤矿工人、石棉工人、生物实验员,因长期吸入的微粒引发肺部疾病,可是鲜少留意,他们的家人也常有患病之虞。
间接的接触防不胜防,户外的花粉、孢子容易诱发过敏,细菌、病毒悄悄沾染在衣物上。进门先洗手是幼儿园小朋友受到的第一份训诫,那么我们“纤尘不染”的房间是否就是安全的庇护所呢?霍姆斯的显微镜一扫,结果出人意料。房间地毯上的微尘是绝大多数吸尘器清理不干净的、空气净化器只是障人耳目的“伪”清洁用品、厨房的烹饪颗粒诱发疾病、潮湿的浴室是病菌滋生的温床,还有新家具里的甲醛、塑料百叶窗老化释放的铅、婴儿爽身粉、不完全燃烧的香薰蜡烛、衣服上抖落的皮屑粉尘,都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科学研究的目的自然不是耸人听闻,令人举步维艰。虽然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可能无尘,却可以改善环境中的微粒组成。小到限制某些物品的使用、居室的合理布局、低碳出行,大到工业建设的国际公约、气候的人工调控、疾病的防治,相对宜居的环境仍然可待。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和尘埃的化敌为友大有前景。随着对微观物质研究的深入,一些广受关注却难以攻克的问题,或能借此得到解答。譬如发病率逐年攀升的哮喘,控制空气中的过敏就要求助于微观手段。还有些科学家认为,过于干净的生活环境是哮喘的一大诱因,甚至尝试喷洒尘埃微粒来治疗这一顽疾。
成也尘埃,败也尘埃。人类要与尘埃和谐相处,先要知己知彼,才能让它们的潜力为我们所用。不妨换个视角观察我们细小的伙伴们,想一想每天都有一颗新鲜的星际尘埃掉落在你的车顶上,是否可以暂扫PM2.5的阴霾?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