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二十分钟架起钢铁浮桥

  • 发布时间:2015-11-17 09:18:3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程永亮吴科儒生增溪

  “闽江某大桥被‘敌’炸毁,令你部火速赶赴架设浮桥。”11月初,一场近似实战的演练在风高浪急的波涛中打响,第31集团军某舟桥团团长赵劲松带领官兵比预定时间提前半小时抵达任务地域,仅用20多分钟就架起一座长300多米的钢铁浮桥。

  从小在巢湖边长大,从巢湖之滨到闽江之畔,赵劲松对水有着超乎寻常的亲近感和征服欲。担任团长近7年来,他熟练掌握全团舟桥、车辆、水上机械、通信等20多种主要装备战技术性能;运用3年时间跑遍了省内江河流域,行程8000余公里,采集数据3000多条,并牢记于心,成为任务地域“活地图”。

  战场胜负靠实力说话

  “‘敌’无人机5分钟后临空侦察!”2013年9月,一场跨区机动演习打响,赵劲松带领官兵正争分夺秒开设浮桥渡场,保障友邻部队快速通过江河时,战场上突然杀出“第三方”!

  钢铁浮桥目标大、河幅宽、隐蔽难,人装疏散时间紧,舟桥团能躲过“这一劫”吗?紧要关头,赵劲松果断出招:烟幕伪装、水幕伪装、遮障伪装……不到4分钟,江面上便被弥漫烟雾笼罩,长1.2公里、宽400米的渡场瞬间隐入无形。

  赵劲松经常说,战场不会偏袒哪个人,胜负靠实力说话。

  一次浮桥合练,侦察班正在组织河幅测量,赵劲松环视四周地形,认真观察水位后报出:“310米。”话音刚落,侦察班班长王海波操作的测距仪也读出了准确数据:311.89米。“误差不到2米。”赵劲松目测河幅的“绝技”让官兵们羡慕不已。

  读军校期间,赵劲松在日记本上写下“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的自勉诗。毕业那年,他放弃留校任教机会,选择到一线作战部队工作,成为全团第一个全日制本科生。

  从军22年,赵劲松始终心无旁骛,精武强能,到部队后干过6个岗位,岗岗都出彩。当排长,所带排荣立集体三等功;当助理工程师,参加军区参谋业务比武取得第三名;当连长,把后进连队带成军政兼优的先进单位,并被越级提拔为营长;当团参谋长,牵头撰写的5篇战斗力建设调研报告被上级作为决策参考,还报考参加工程兵指挥学院军事指挥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今年初集团军组织首长机关指挥技能考核,他带队取得个人全优、团体第一的好成绩。

  训练担风险打仗多保险

  去年底,舟桥团面临一次选择:在即将到来的集团军作战能力检验评估中,到底是以老装备还是新装备参加演练?

  “我们决定以新装备参加演练,检验新装备训练成效!”团党委会上,赵劲松的表态让大家感到意外。此时,距该团新型舟桥装备列装仅4个月,原本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形成战斗力的新装备,究竟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不单是上级首长怀疑,当初本团部分官兵也有些担忧。

  “这次演练是实战性、检验性的,是检验新装备训练成果最好的舞台。因此,我们绝不能错过。”赵劲松说得斩钉截铁。

  演练那天,赵劲松从容指挥部队机动到200公里外的陌生江域,仅用40多分钟就运用新装备成功架设一座398米长的钢铁浮桥,考核组评定舟桥团具备遂行任务能力。

  “训练多担一点风险,打仗多加一道保险。”赵劲松在演练总结会上这样说。

  当团长近7年,赵劲松那股不畏险不惧难的闯劲始终未变。

  夜间开设浮桥渡场是险难课目,对舟桥兵来说,夜间架桥连舟好比移动中闭眼“穿针引线”。他带领官兵从夜间门桥分解结合、器材装卸载等班组作业,到成建制“一个过程”行动,逐一训全训精;打破传统以团为单位集中训练模式,首次组织以营为作战单元组织独立开设门(浮)桥渡场;每个营编配一个兼职工程侦察排,具备自主侦察、自主设计开设能力;参加集团军“逐群过”考核,首次在相隔百余公里的两条江域同时开设浮桥渡场;全团600多台车辆,每月一次实战化拉动雷打不动,设置复杂气候条件行军、机动中临机情况处置等难题……

  冬去春来,该团险难课目训练落到实处,带动了实战化水平逐步提高,先后多次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被集团军表彰为“军事斗争准备先进旅团”,赵劲松也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被南京军区评为“军事斗争准备先进个人”。

  年年用兵打造“生命之舟”

  这是一次历时13天的生命大营救,赵劲松带领官兵不负众望,被人民群众誉为“生命之舟”。

  2010年6月,福建省南平市遭遇洪涝灾害,上级要求舟桥团3小时内赶到救灾。下达命令、请领器材、装载冲锋舟都在高效进行,一路上,雨越下越大,夜色越来越暗。2个多小时后,赵劲松带领官兵冒雨驱车200余公里,提前抵达受灾地域。

  一所中学被洪水围困,1600多名师生危在旦夕。夜黑如墨,茫茫滩区,危机四伏,冲锋舟穿梭其中,稍有不慎就会舟翻人亡。赵劲松带着官兵们打着手电用竹竿探路前行,在没膝深水域采取背、抱、抬快速转移,在齐腰深水中运用冲锋舟连续输送。经过8小时鏖战,所有师生被成功转移。

  搜救、转移、架桥、清淤……随后的10多天里,赵劲松带领官兵先后30余次冲锋陷阵,转移群众3800余人,疏通道路60多公里,架设桥梁65米,铺设跨河光缆1.5公里,清理淤泥近2万立方,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

  赵劲松有句流传甚广的话:“与其他部队练为战不同,舟桥团是年年练兵年年用,年年用兵为人民。”2009年,该团被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总参谋部联合确定为“国家级抗洪抢险专业应急力量”后,他的目光始终盯着“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双重使命任务。

  很快,“以应战带应急、以应急促应战”体系建设模式进入训练实践,10余份针对驻地自然灾害易发区的预案,进入团“抗洪抢险救援”方案库。

  2013年5月,驻地城关防洪堤坍塌,赵劲松带领部队15分钟内就投入抢险行动,官兵们娴熟地构筑钢木土石组合坝和导水坝,连续奋战4天5夜,成功封堵决口,彰显了应急救援能力的整体跃升。

  像这样的抢险任务,该团几乎每年都会执行。近年来,赵劲松和团政委孙云峰一道带领官兵,先后参加抗洪抢险、防抗台风、森林扑火等重大救援行动28次,团队被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总政治部联合表彰为“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个人被军区评为“抢险救灾先进个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