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河北激发社会力量用“活”书屋

  • 发布时间:2015-11-13 07:31:55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蒋培玲文/图

  日前,记者跟随全民阅读媒体联盟“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走进燕赵大地河北,在石家庄、唐山、衡水等地走访社区和农家书屋时发现,那些聚人气的书屋,基本都调动了民间爱书人文化热情,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书屋建设,有效推进了全民阅读持续深化,为各地基层书屋的管与用提供了有益探索。

  红军大街“书香斋”:社区的红色文化课堂

  “居民对书屋建设非常热心,经常给书屋捐书,这里近三分之一的书都是社区居民个人捐的。”石家庄市东焦街道红军大街社区的图书管理员吴雪梅告诉记者,书屋现有藏书5000余册,新书所占比例25%,图书借阅率65%,全社区阅读率50%,群众订阅报刊80%。

  红军大街社区书记米丽英介绍,这个书屋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热心参与。“社区有阅读志愿者队伍,居民踊跃参加社区组织的读书活动,书屋的匾额是居民义务题写的,可以说人人都是志愿者。”米丽英说,社区定期组织“开卷有益”读书活动,阅读活动群众知晓率90%。同时因为小区居民中老红军多、老革命多、老干部多的特点,还开展了“红色课堂”、“红军驿家”等文化展示活动,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形成固定的品牌活动。

  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居民的行为举止变得更文明,社区大家庭和谐,邻里和睦,被评为文明社区。

  小王庄村“时还书屋”:联网借阅方便村民

  尽管连日来气温骤降,但在唐山市丰南区大齐各庄镇小王庄村的“时还书屋”,人们看书的热情不减。“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阅和归还区图书馆的书籍,不用来回跑,十分方便。”一位正在阅读的村民告诉记者。

  提及创办“时还书屋”的初衷,年过花甲的创办者史殿春说,读书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对于读书有着特殊的感情,能为缺少读书机会的父老乡亲提供一个可以随时看书和学习的地方,是全家人多年的心愿。

  为了完成这个的夙愿,秉承着公益、节俭的理念,史家腾出了两间房子,经过两年多的紧张筹备,2013年6月书屋正式对外开放。书屋现有藏书3000册,以青少儿图书、地方文献、医药卫生、农业养殖图书为主。区图书馆还在书屋内专门设置了青少儿图书专架,每月流转更新200册图书。作为区图书馆唯一一个家庭书屋服务点,与区图书馆联网办证借阅,极大放便了村民。

  史殿春老人说,“时还书屋”取名自陶渊明诗句“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同时还寄予了3层含义:希望喜欢读书的人能够时常来看书,提醒借书的人按时还书和在外忙碌事业的游子能常回家看看。

  小王庄村负责人说,自从有了“时还书屋”,过去一些村民农闲时打牌或闲着无聊的现象有所改变。

  史庄村“史家大院”:农家书屋赶大集聚人气

  在乐亭县汤家河镇,几乎人人知道石庄村有个农家书屋“史家大院”。这个书屋由史庄村农民史秉材自费出资修建,他也是这个村农家书屋的管理员。

  史秉材说,多年前,这里曾是他建起的一家综合养殖场,但苦心经营了8年,最后却赔了个精光。史秉材开始反思,没文化、没技术是硬伤,如果把旧厂房盘活,办个农民科技文化大院,引导乡亲们靠科技致富,也算为乡亲们做了件好事。拿定了主意,史秉材开始四处求援,争取到市、县、镇的支持和帮助,2005年史庄村农民科技文化大院落成,2007年大院被纳入国家农家书屋工程,也正式有了“史家大院”这个名字。

  这里叫“大院”名副其实,占地8亩多的院内有11间平房,其中5间全部打通,建有科普知识画廊、图书阅览室、报刊看台和文化课堂,有各类图书万余册、报刊20余种,其他房间和院内场地,设有棋牌室、乒乓球、门球、羽毛球、篮球等文体设施。在阅览室里,“农”字号书籍占据最为显眼的位置,林果种植、蔬菜种植、动物养殖等方面的图书特别受欢迎。

  作为管理员,史秉材总是变着法帮大院聚人气,“要先让更多的乡亲们接触到书,才能从书中更多的获益。”于是,他又萌生了建立“流动书屋”的想法,每逢周边有农村大集,他便和村民王润民一道把“史庄村流动农家书屋”的条幅挂在电动三轮车上,把几百本图书拉到集市,供来往的农民免费阅读。史庄村农家书屋的辐射范围从此逐渐扩大至周边6个乡镇100多个村庄,受益村民达5万余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