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拼价格不如拼服务
- 发布时间:2015-11-12 07:29:54 来源:石家庄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双11”狂热背后的冷思考电商拼价格不如拼服务
□本报记者 焦莉莉
11月11日,电商与消费者翘首以盼的“双11”购物狂欢节来袭。在全民热衷网购的大环境之下,天猫、苏宁易购等电商巨头的销售额都刷出了漂亮的数据,但消费者的实际购物体验却各不相同,一些人因成功下单低折扣商品而高兴,但还有不少人为抢单失败而吐槽,为不理性下单而懊恼,还有为发现商品价格明降暗升而气愤……
在“双11”七年之痒之际,节日的创造者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节日要做100年,未来还要做93年,目前才是刚刚开始。”照此计划,“双11”蛋糕如何越做越大呢?业内人士认为,商家在制造噱头的同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支付、物流、客服、平台等诸多服务,方能实现市场的规范发展、良性发展。
吐槽
1
商品价格明降暗升
省会徐女士本想趁“双11”电商促销购买一些面膜。上个月,她从淘宝一家店铺购买的某品牌盒装面膜价格是30元,可11月11日当天,这家店铺的同款产品“嘉年华价”居然是35元。“‘双11’号称商品价格全年最低,怎么这款面膜还贵了5元?”徐女士对商家暗地抬高商品价格的行为很是气愤。
记者发现,不少网上店铺在此次大促中都有价格猫腻。“电商宣传中的‘价格不只是五折’仅是一个炒作概念,从市场行为上讲是不可能实现的。”河北省电商营销专家赵亮亮解释说,商品产品价格分为正常售价和市场指导价,相对来讲,市场指导价要高一些。“电商所谓的五折优惠是按照市场指导价进行折扣的,相当于正常售价打了5%到15%的折扣。”
吐槽
2
网络瘫痪抢单失败
11月11日零点的钟声敲响后,不少消费者按捺不住购买欲望,准备在第一时间进行支付购买。其中,一些人因网络瘫痪支付失败,未能抢到计划购买的商品。
市民小黄就遭遇了这样的经历,他提前选中了某品牌的三款轻薄羽绒服放入购物车,但当日零点下单时,网络显示数据加载失败,接连数次刷新后,终于页面正常显示了,但那三款羽绒服均已售罄。
当天中午,小黄外出就餐路过该品牌的实体店,发现线下衣服折扣与线上一样,而且还足量供应。“如果商品价格折扣一样,那还是线下购买体验好。”经历线上抢单失败后,小黄期望线下更多实体商家与线上联动,让消费者享受更好的购买体验,以及试穿服务和售后服务。
吐槽
3
冲动消费买闲置商品
“你网购什么了?”“网上买什么合适啊?”11月11日,不少市民的问候语都与网购有关。面对电商狂轰乱炸的“双11”广告,以及送红包、秒杀、免单等预热促销活动,当天很多人冲动消费。
“听说身边朋友和同事都网购了,我就觉得‘双11’不从网上买东西,好像缺失了什么。”有如此想法的消费者为数不少。去年“双11”,市民张女士就这样冲动消费购买了卫生纸、洗衣液,“因为在网上批量购买才有优惠,我去年买了三瓶2L的洗衣液,保质期到今年9月份。现在家里还闲置着一瓶过期的洗衣液。”
对此,河北省电商营销专家赵亮亮建议消费者,提前拟好购物单,确定所购商品为当前的必需品,避免盲目购买非必需品。
专家观点
电商拼服务时代来临
业内认为,每年“双11”,都是对电商企业的一场大考。每次大考,以最直接的极限压力测试的方式,脉冲式监测电商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在以往的“双11”中,消费者也频频吐槽这些不愉快的网购经历。虽然近两年,国家频频出台文件规范电商销售行为,尽力维护消费者权益。但由于多种因素,价格欺诈、快递服务滞后、售后服务难以保障等“节日综合征”依然存在,消费者的投诉也年年攀升。
规范电商,不能仅仅停留在监管和提醒上面。市电商协会有关专家认为,若想从根本上解决网购存在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虚假宣传等问题,除了电商自律,工商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网购平台的监管力度,清除抑制消费的障碍,提升民众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行为,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
天猫创造“双11”至今7年时间,物流、商业、支付、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进步,人们的线上消费也越来越趋于理性成熟,由以往看中价格转向重视品质和体验。价格不再是影响网购的唯一因素,谁能给消费者多样化的选择、更优良的购物体验、更有品质保证的服务,谁才能稳占市场,勇立潮头。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