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产量 谋转型 促重组
- 发布时间:2015-10-29 22:32:49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经济增速下滑、结构调整,钢铁需求增量见顶,钢铁产业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朱继民表示,在需求总量相对稳定甚至小幅下降的大背景下,钢铁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特别突出,这一矛盾倒逼钢铁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与优化,而钢铁行业的调整与优化既要考虑当前又兼顾长远,才能在解决当前困难的同时谋划实施好长期发展战略。
朱继民表示,“控产量”仍然是解决当前现实困难的突出问题。解决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只有两种途径,增加需求或者减少供给。当前经济环境下,增加需求无望,只能从减少供给入手。首先解决产量过剩的问题。从1~9月份的生产数据看企业已经在减产,但是与需求下降的幅度相比,减产力度仍然不够,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钢材价格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中。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已表明,解决产能过剩这一难题必须是市场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共同作用,形成合力。当前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要形成“压产能”的共识,出台重大措施来切切实实地削减产能。
其次,“谋转型”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各个企业的做法要各具特色才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可以是多产业聚焦发展,也可以是打造品牌和区域竞争力;可以是大力推进产融结合,也可以是把效率作为优先突破的重点。我国有近12亿吨粗钢产能,几百家企业,各自的发展历程、资本结构、技术条件、设备状况、企业文化不同,不可能都朝着一个方向转型,也不可能安排好各个企业朝哪个方向转型。朝哪个方向转,如何转,要由企业回答,由市场决定,因为企业最了解自身的状况,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转型方向和转型路径。以前行业进行的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试验,大部分是跟随性、仿效性的。真正的创新应该是系统性的研究谋划,是系统性的推进与分阶段突破的过程,只有找到适合自身企业的创新之路才能培育出自身竞争力。
再次,大力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朱继民表示,以往,兼并重组是优化行业组织结构的手段,但兼并重组涉及产权结构调整,其实质是体制性问题。体制上的问题只能通过体制改革来解决,即要建立一整套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涵盖国有资产的管理、公司治理结构体系等诸多内容。当前国有钢铁企业改革的关键不是各级国资管理部门“如何改进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而是由“管企业”转变为“管资本”。即推动国有企业实现由管实物形态的企业转变为管价值形态的资本,包括证券化的资本。对商业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要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国有资本放大功能,让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产权的多元化从产权组织的微观层面来看表现为一个企业由多个投资者投入资本而形成的多元化的产权。“多个投资者”可以是同一所有制性质的投资者,也可以是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者。只有理顺产权结构,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为市场化的企业兼并重组铺平道路。建议国家出台企业兼并重组细则,从税收、财政、金融、土地、技术进步、职工安置、债权债务处理等方面对企业重组给予支持,同时要积极探索民营钢铁企业的重组;钢铁企业的重组要实现规模上的减量重组和效益上的增量重组,即生产规模“1+1<2”,企业效益“1+1>2”。
朱继民表示,中钢协将通过有效的兼并重组,力争在行业内形成若干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特大型行业引领型企业集团;在特殊钢、不锈钢、无缝钢管等领域,以及汽车板、硅钢片、能源用钢、铁道用钢等领域形成若干家专业化集团;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中西南地区各形成若干家大型区域性主导型企业;鼓励中小型企业走控制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形成具有区域性配套企业。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