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去触摸国际保险业的“心脏”
- 发布时间:2015-10-29 03:29:37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孟群舒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中国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创业和创新。正因如此,创业企业迎来了大好时光。
在Gartner、波士顿咨询公司和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中,就有一家创业企业,被这些大佬级咨询认为能与埃森哲、SAP、甲骨文等顶尖软件公司一搏,在保险软件业的亚太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这家企业驻扎在上海五角场创智天地,唤名易保网络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据说还是入驻园区的第一家创业型企业。
凭什么被认可?易保说,它就是用了15年,专注于一件事——创新。
市场机会从“摆摊”开始?
是偶遇,但不是偶然
国内软件行业普遍存在“出国难”:想让外国企业购买中国人自主开发的软件很难。有业内人士坦言:“且不说软件本身,光是语言瓶颈,就挡住了很多企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近日召开的“互联网+”创业大会上剖析了中国软件和信息行业三大劣势。一是软件信息高度自然垄断,创业企业必须做大才有机会; 二是客户有先入为主的习惯,不利于创业者;三是“重洋轻中”观念根深蒂固。计算机起步于国外,国外一流软件企业影响力巨大,特别是在高端产品领域。连中国人都喜欢用外国产品,更何况外国的公司?
然而,易保却突破了这些难题,其上海公司50%的业务是出口,而且从不做软件外包和硬件捆绑,只做独立软件。这家2000年创立的上海企业,起步两年之后,实现海外订单零突破。
2002年,世界保险业年会在上海召开。新加坡最大的保险公司职总英康总裁作为嘉宾与会,无意间被会场里“摆摊”的易保吸引。交流之后,这位总裁感慨道:我一直想让自己公司IT部门开发的东西,现在在中国找到了。
就这样,易保拿到了第一份海外订单,并在接下去9个月时间里,一步步让对方100万份保单切换至新系统。此后,职总英康80%的业务可以通过互联网操作即时完成,承保效率提高了23%,节省了20%人力,续保率提高了30%。
“对保险行业而言,核心系统软件就好比公司的心脏,所有业务都在核心系统上运行。要得到对方认可,难上加难。除非,你的软件比国际同行好很多。”易保创始人莫元武说。
易保靠什么敲开外国市场大门?莫元武的回答是,创业要有备而来。
下海前,他就职于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做到亚太金融和保险研究中心的核心成员,这让他有着比一般人更强的行业分析能力:“保险行业历史很悠久,但变革很慢。在金融行业里,保险是最落后的行业。”保险公司习惯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缺乏完整的网络管理系统,他们用无数分支机构和层级,管理着代理人信息和保单信息。正是看准了行业的问题和潜在的机会,莫元武决定创业。
“中国软件出口很少,因为大部分软件企业都满足国内需求。”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孙元欣说。换言之,创新不能闭门造车,国际视野和专业领域的积累很重要。
“从创业角度看,易保属于工程师创业,即具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下海创业。在杨浦区海归创业群体中,七成是有专业擅长、懂企业管理的人,他们大多聚焦IT、光电一体、生物医药、智能建筑等领域。深入的行业积累,灵敏的市场嗅觉,让他们的创业成功率高于大学生创业者。”杨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书记杨春雷说。
让“山”适应水一样的生态?
产品要做到八面玲珑
随着互联网的渗透,国内几乎所有行业都受到冲击,保险行业也不例外。
淘宝、京东等购物电商,携程、去哪儿等旅游类电商,每个场景都可能成为保险的渠道;微信社交圈、朋友圈里出现了“互助”保险,让传统公司应接不暇。
“传统的保险行业是像山一样的生态环境:稳定的产品、实体的渠道、松散的客户。到了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是像水一样的生态,保险公司要八面玲珑,提供个性化、碎片化的产品,场景化的销售,移动化、社会化、线上线下无处不在的服务,满足移动化、互联化、社交化的客户。”易保网络首席技术官兼互联网保险事业部总经理乐伟梁说。
保险公司都想快速奔跑起来,但传统的经营模式成为了负担。保险公司每开发一个产品都要好几个月,哪怕小小一个参数修改,也要消耗两三个月时间。通俗地说,一个保险产品就像一条生产线,要修改一个地方,就必须修改整套机床。
一家保险公司中标了淘宝网的理财频道,网站要求产品在两周内上线。这家公司做不到,只能眼睁睁放弃。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比世界同行都快,对中国软件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面对全新的互联网变革趋势,易保同样面临巨大挑战,传统的服务模式必须再升级,才能赶上互联网时代的脚步。
莫元武用两年时间的交流,最终打动一位高级人才加盟。与此同时,公司在三年前设立了互联网保险事业部。每次团队开会都要先问两个问题:什么是“互联网+保险”?我们怎么用创业精神做业务?
团队重新审视和定义保险,将保险业务切割,分析每种保险的风险是什么,风险造成的损失有哪些,损失之后怎么赔偿,等等。经过两年攻关,团队研发出“产品工厂”、“计算引擎”等新专利,每种保险被还原成一个个风险因子,然后标准化。完成了这些基础工作,就像掌握了原子和分子规律,可以任意组合,快速配置为产品和服务。
公司研发出了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系统,过去3个月至6个月才能完成的保险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到了一两周,对应的开发成本、部署成本,则从百万元级别降至数万元。
不久前,易保与阿里巴巴推出全球首个互联网保险云平台:易保云eBaoCloud。就在近期,大地保险、天平保险和紫金保险上线了易保的互联网保险云平台,接下去还有十多家企业将上线这一平台。
有没有持续成长力方程式?
用最好的人,革自己的命
在软件出口领域,印度是软件外包的重量级选手。一位就职于SAP的高管分析说,一方面是印度的制造成本相对比中国低,二是印度的英语语言优势相对中国强,三是印度的软件教育更强,人才进入角色更快。
然而,乐伟梁认为,中国软件业也有自身优势,就是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已经非常领先,很多方面比国际更超前。当很多行业面临生态环境的巨变,国外尚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比如,保险公司只是将互联网作为销售保险的渠道之一。这让中国软件企业有望斩获先机,更快占领国际市场。
对易保而言,“上海创新,全球推广”始终是公司自豪的运行方式。公司在上海进行原创创新,截至去年底,已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近70项。有了成果,再通过易保在15个国家设立的分支机构,进行本地化设计和推广。
易保还逐一到东南亚、欧洲、美国、拉美地区布点,将软件出口到33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国际集团(AIG)、法国AXA、英国保诚集团、瑞士人寿、印度国家银行保险等近百家保险公司纷纷使用易保系统。
两年前,在第25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期间,100多位国际企业家来到易保上海总部参观,真切感受上海创业企业的能量。
那么,创业者如何才能持续创新,不断突破?
从国际上看,企业的发展总是遵循着相似的规律:创业企业往往具有最强的创新能力。然而,随着企业壮大和业务模式固化,企业的创造性会逐渐降低。这成为很多创业团队面临的问题。
莫元武提出了一个持续成长力公式,持续成长等于创新(Innovation)乘以高品质(Quality),再做人才(People)的次方。这三个要素是企业成长的关键,公式中三个要素,任何一个等于零,总数都是零。而创新和高品质要素,最终离不开人才要素。
“雇佣最好的人”,这是莫元武的信条。
曾有跨国企业问,中国劳动力便宜,为什么易保产品比别人贵很多?莫元武说,因为我们找了最优秀的人。在他看来,创新的奥秘在于找到正确的人,不断革自己的命。
与此同时,每年研发投入比例达到15%,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
要争夺国际市场,很多中国软件同行面临着语言问题。易保的做法是国际化。公司雇员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在国内招聘时,易保要求应聘者把英语作为熟练的工作语言,以顺应公司业务全球化和人才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公司员工的英语都很好,某种程度上也是逼出来的。这个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长期坚持。”一位高管说。
变成了大象?
还要制造小公司的环境
从2000年创业至今,易保的很多做法颇让人吃惊。莫元武坚持不要独立的办公室,公司为他准备的办公室,最后被改成了小型图书馆,用来存放全球各地带回来的保险书籍和资料。公司其他高管也都和普通员工一样,在开放的格子间一起工作。
莫元武还很少留在上海。他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全球拜访客户,和世界一流的保险公司交流。“一方面,做市场没有捷径,客户必须一个一个争取。另一方面,必须倾听客户需求,找痛点,找方案,才能推动行业创新。
技术部门负责人坦言,每周要拜访五六家客户,最多的时候一天见三四家。
上海与日俱增的创业创新氛围,让易保公司受益匪浅。
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是创智天地的重点行业,随着EMC、IBM、Splunk等国际知名公司集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易保一直鼓励小单位的团队工作模式,实行迭代式开发及扁平化管理,鼓励员工保持创业心态和坚持创新实践。一个部门干脆在创智天地园区里的创新创业孵化器innospace租下20多个工位,让团队从公司总部大楼搬到那里工作。在这个孵化器里,易保的20多个员工告别了公司总部熟悉的环境,每天和孵化器里的其他创业者一样“从零开始”,每天感受周围你追我赶而又相互启发的创业氛围。
“制造小公司的环境,让大象也能跳舞。”莫元武说。
不仅如此,五角场周围汇聚着复旦、同济、财大等著名高校,易保想到了新点子:与几所大学的保险专业合作建立“易保保险实验室”,将自主创新的保险软件向高校师生免费开放。在这个实验室里,学生们头一次体验到了跨国保险机构的操作实务,也看到了科技创新为保险行业带来的价值。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