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钢企巨亏未必是坏事

  • 发布时间:2015-10-29 02:31:14  来源:新京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行业观察

  这样的赔钱又低效能的企业持续在市场上占主角,才是比单纯的下行经济周期更为值得忧虑的事。对于这样的企业,不妨让市场的优胜劣汰发挥作用。

  除了股票价格,钢铁价格想必也能登上2015年跌幅排行榜。

  中钢协昨日发布了钢铁行业的最新数据,中国1-9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总额281.22亿元,主营业务亏损552.71亿元;与此同时,早有媒体报道,钢铁价格已经是“白菜价”,以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主力合约为例,今年7月初其价格一举向下突破2000元/吨,8月初一度下挫到1800元/吨,每斤钢材的价格是0.9元,价格贱过白菜。

  供远大于求,是钢铁市场之所以陷入如今窘境的首要原因。供求关系变化的背后,需求端的变化是经济转型的必然后果,有意见认为,正是因为房地产企业、制造业的不景气,才使得钢铁企业失去了需求市场,从而导致如今连连亏损之局。

  但我们要看到的是,与一边厢高库存卖不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的钢铁企业并不能充分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部分传统产业升级的用钢需要,我国每年却需要进口大量高端钢铁材料以弥补这一块的需求空缺。这对被困于产能过剩、烦恼于钢价过低的中国钢铁企业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一个关于中国钢铁产能的段子至今依然流传广泛,中国参加世界钢铁产量排名,结果是:第一名是中国(不含河北),第二名是河北(不含唐山),第三名是唐山(不含瞒报),然后才是美国、日本等等。

  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由来已久。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虽然产能略有过剩,但基本能够被市场消化。可是,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至2011年间,在大量流动性投放市场之后,资金重新流入钢铁产业,一批新的项目纷纷上马,我国钢铁产量也大幅增长,这也为目前钢铁企业的严重产能过剩埋下伏笔。

  虽然为了缓解国内钢铁过剩的局面,政策层面推出了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多层次政策帮助钢铁出口,但“一带一路”是个逐步实施的过程,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为重要的是,钢铁产能过剩的困局并不在于高库存难以消化,而在于生产水平的持续落后。

  低层次产品的严重过剩,在经济转型成为共识的今天,形成极高的库存几乎是必然的。数据显示,到2014年年底,中国粗钢的产能达到了11.6亿吨,是美国的9倍,是欧盟28国总和的4.8倍,但是,我国精钢却只占世界产量的2.2%,而日本占到70%。

  如今,在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持续的今天,高喊“去产能过剩”并不只是一个口号,压缩产能过剩,不能仅仅依靠行政手段,而应当依靠市场无形的手来解决。导致如今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与此前地方行政力量干预下银行给予导向型的廉价资金不无关系,而这样的赔钱又低效能的企业持续在市场上占主角,才是比单纯的下行经济周期更为值得忧虑的事。

  对于这样的企业,不妨让市场的优胜劣汰发挥作用。经济的转型必然要经历阵痛,适应更新的市场需求、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这对每一个传统行业来说都是如此。钢铁行业尽管在近年经历着寒冬,但是,对于整体经济来说,目前要做的不是“削足适履”去挽救它,反而是应该尽快忍痛祛除“腐肉”,才能获得新的更为健康的肌骨。

  □费雪(财经评论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