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省会经济圈科技融合有“先行”

  • 发布时间:2015-10-23 11:31:42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10月16日,济莱协作区莱芜研发基地在济南高新区揭牌成立,莱芜首批6家电子信息企业入驻基地。至此,济南莱芜两市产业融合发展迈出可喜一步,为省会经济圈七地市科技融合拓开一片崭新视野。

  平台搭建

  ——济莱协作区莱芜研发基地进驻济南

  宽敞的办公室、疏密有致的格子间,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员工人手一台电脑在新办公桌前专注工作。“这里办公环境不错,我们工作很快上手了,新团队也很和谐。”刚从莱芜过来的工作人员李敏适应很快。而这处获得员工一致好评的办公地点便是在济南高新区奥盛大厦刚刚揭牌的济莱协作区莱芜研发基地。

  记者看到,2100平方米的研发基地除了综合办公室,还有学术交流室、实验检测室、创客空间、企业展室及研发大厅等区域,该基地包含研发工位140个,企业来此后可直接“拎包入驻”。

  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是一家专注于能源计量与节能控制相关产品及核心芯片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电测控与热计量领域处于行业引领地位。现有员工500余人,如今济莱协作区莱芜研发基地工作人员有30余人,“很大一批是刚从高校招聘来的大学生,重点负责产品研发。”该公司济南研发基地负责人吴明花介绍。

  济莱协作区莱芜研发基地吸引来的“高精尖”企业不止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一家,莱芜多家电子信息领域企业早在一年前便递交申请,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包括莱芜杰讯电子有限公司、山东华冠智能卡有限公司、山东奔速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威马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莱芜市6家企业首先入驻基地。

  莱芜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光华就此表示,济莱协作区莱芜研发基地揭牌运行,将为莱芜依托济南科技资源优势,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企业培育孵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短板补齐

  ——莱芜企业将来省会注册新公司

  莱芜企业争相来济,除了区位、设备等“硬杠杠”,更为看重的还是作为省会城市的科技“软实力”。

  “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最大缺口在于对高科技人才的招聘。”莱芜杰讯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修杰表示。作为一家致力于软件开发、通讯设备、检测设备研制、应用和推广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重点研发智能远距离射频读写器、矿井人员管理系统、矿井综合无线通讯系统及监控软件等。“包括很多人都没想到,在莱芜也有做这方面软件开发的企业,还能做出规模。”

  作为在济南上过学的莱芜人吴修杰对省会科技资源早有研究,如今有机会到这里发展最迫切的事便是在济南招聘研发人员。而在招聘过程中,让吴修杰没有料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为莱芜杰讯电子有限公司注册地在莱芜,很多高校出来的新人考虑到落户地成了公司一个不得不纳入考量的问题。让员工福利有保障,才能利于人才吸纳,吴修杰表示,“不讳言,我们技术列全国前十,已经有地域竞争优势,不能因为落户问题成为人才引进的阻碍,现在济南注册的新公司正在申请。”研发人员贵“精”不在“多”,在莱芜杰讯电子有限公司发展布局上亦是如此。“济南研发基地这边主要是研发,下一步开拓市场管理,生产方面还是在莱芜的公司负责。”

  济南主研发,莱芜主生产。有此想法的,还有山东华冠智能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振禹。“我们这次能来济南发展,算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了,济南、莱芜发展各有优势,能更好推进公司发展。”同时,紧邻齐鲁软件园的优势也让欲在济南扎根的莱芜企业吃了“放心丸”。“这边技术先进,软件园一些平台还能让我们免费使用,对我们电子行业很有吸引力的。”刘振禹表示。

  区位协调

  ——区域科技融合示范带动“圈”发展

  莱芜企业来省会济南设研发基地,让两市产业融合迈出可喜一步,也为省会经济圈七地市科技融合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子。

  早在2014年,省会经济圈七地市联合成立“科技创新联盟”。济南市科协在企业科技创新专家服务团中精心遴选20多位,与淄博、莱芜等市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和交流,达成合作协议15项。同年11月,七市科协联合召开省会经济圈科技人才项目洽谈会,成立“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专家服务团”。此后,七市科协继续通过专家服务团平台,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战略规划服务,推动当地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5月,省会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技术项目合作签字仪式暨创新驱动发展报告会召开,来自济南、莱芜等七市科协代表、110多家企业代表与多位知名行业专家进行科技人才项目洽谈对接。山东大学、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专家与6家企业开始广泛对接与合作。

  副市长张海波在济莱协作区莱芜研发基地揭牌成立仪式上表示,济莱两地要以莱芜研发基地启用为契机,在优势产业、市场、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探索有效合作模式,进一步推动两市向高端化迈进,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积累宝贵经验。这为省会经济圈各地政府、企业、高校今后开展各类科技合作与创新提供了较为可行的指导思路。 (本报记者 苏晓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