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工的创新路
- 发布时间:2015-10-19 01:31:15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2年春节,在广州打工多年的刘先华回到了家乡——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芳阴村。他要创业了,去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梦想。
春节刚过,他领取了营业执照,创办了自己的农业微型企业。
他把自己打工辛苦积攒下来的200余万元全部投入企业,开始引进新品种。但大半年过去,却不见起色。刘先华感到了压力,有朋友劝他鸣金收兵另作打算。刘先华不甘就此败下阵来。他明白自己缺少人才,可企业小,资金不雄厚,聘请专业人才有一定困难。于是,刘先华返回到广州。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当地50余家小微企业,学习人家成功的经验。回到家乡,他结合自身实际,开启了一套“草根”+专家的模式:一是聘请了12名具有多年种养经验的农民担任技术员;二是制定了企业发展规划。他四处拜师求教,与一些科研单位和高校的专家签订合约,以股权加分红的方式,开始了技术创新,并计划在自己的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2013年,农民专家杨清兰以“高产栽培黄豆方法”发明专利参股到刘先华的公司,负责豆类丰产栽培技术指导,以解决黄豆生产中存在的管理粗放,易发生病害,导致产量不稳的技术问题。措施就是高产增收与特色增效并重,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用肥、统一收购、统一价格、分户管理的“五统一分”管理方式,帮助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用这种栽培方法生产出来的黄豆,每亩可增产10%以上,深受欢迎。一年以后,双方签订了专利实施独家许可合同,使这项技术得以推广,而尝到了甜头的种植户们则信心大增,一年种植春秋两季,效益节节攀升。
此后,企业开始全面涉足种养殖业,囊括了豆类、大米、花生、蔬菜、水果、淡水鱼、家禽、畜牧业等等。遇到传统的生产技术问题时,就由像杨清兰这样的“草根”专家来对号解决。而当需要开发新产品时,就聘请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来攻关。至今,公司已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如“河滩滩地茄子周年栽培丰产技术”、“黄金硒瓜有机栽培技术”等,带动了近万农民增产增收。不仅公司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微型企业”和“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刘先华也被重庆市科委聘为第一批创业型科技特派员,去帮助更多小微企业发展。
迄今,刘先华的公司已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大米、蔬菜、西瓜、黄豆、花生等农产品逾千亩,其中豆类、大米、花生等还检测出有较高的含硒量,而“黄金硒瓜”更是独具特色。2014年,公司申请了各类专利70余件。2015年,又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团队完成了“超级稻珞优10号”的试种,并创建了“重庆富硒网”。既让传统农作物上档升级,又使不少科研成果落地开花,可谓“花小钱办大事”,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创新创业路。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