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荤素”搭配养分足果甜菜香地健康
- 发布时间:2015-10-15 06:31:41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老话说“没有粪臭哪有饭香”,进步到新型工厂化生产的今天,有机肥已不再有臭味。尽管单施有机肥养分低、见效慢、成本高、运输及田间用工量大,但与化肥合理配用确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农产品品质。近年,国家先后在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及耕地质量建设项目中补贴商品有机肥,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也将科学施用有机肥作为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商品有机肥应该如何推广?推广中哪些困难需要克服?江苏省十年推广实践,摸索出了一条可供参考的路径。
本报记者李文博
商品有机肥是个好肥料,然而推广起来却略显艰难。商品有机肥的施用有利于消纳农业有机废弃物、改善农村生态平衡、提升耕地质量,综合效益为社会共享,政府部门积极推动,而农民作为消费者,在当今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的情况下,如果不能走出比较效益低的怪圈,仅仅靠一般号召,农民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找到政府、企业和农民积极性的契合点,才能破解这道难题。
重点放在蔬果茶
发挥政府有限财力最大效应
江苏自2006年起开展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补贴,省级财政补贴150元/吨,实施规模3.3万吨,市、县根据财力情况进行额外补贴,农民只需支付扣除补贴后的价格,便可购到质优价廉的商品有机肥。省农委耕保站站长管永祥说:“虽然省级财政补贴是商品有机肥推广的主要手段,但地方财力有限,我们希望以少量的财政补贴资金带动大量社会资本投资商品有机肥产业,以发挥有限财力的最大效应。”
江苏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试点阶段主要瞄准了高效经济作物。全省土肥系统结合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实施,采集化验有代表性的土样12025个,从中摸清蔬果茶主产区土壤理化性状,建立了以蔬果茶为重点的高效园艺作物商品有机肥施用技术体系。
“大田作物,亩效益低,对于成千上万的农户而言,即使有补贴,只要人工成本增加或施用不轻简,就会对商品有机肥的使用产生较大影响。而经济作物单产增加、品质改善,就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管永祥说,只有摸清农民想什么,才能做好推广工作。
2011~2013年全省商品有机肥料推广实践中,根据推广应用区典型测产调查,商品有机肥施用后,蔬菜3年平均亩产4734.45公斤,较常规施肥亩均增产249.13公斤,增产率5.55%,按每公斤蔬菜1.8元计,扣除每亩增加施肥成本56.23元,每年每亩增收392.20元;推广区茶叶亩均增产0.28公斤,增收603.16元;推广区果园亩均增产15.08公斤,增收394.75元。
江苏实行试验田、示范田、对比田“三田”配套,共开展商品有机肥“三田”试验562个,强化眼见为实的示范功能。层层开展培训,组织培训企业和农民6万多人次,发放资料10多万份,通过典型示范和现场会,让项目区农民看得见、学得会,实现快速向周边辐射推广。
核心技术除臭味
优势菌株匹配成套生产设备
“过去商品有机肥常有发酵时间长、占地大、有异味现象,以前亲戚都嫌我身上有臭味。”南京明珠肥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倪龙珠抱怨,没想到现在这些都不再是问题。
江苏省耕地质量保护站、南京农业大学、江阴联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实行产学研联合攻关,筛选出适合于多种有机物料条垛式堆肥发酵的优势菌株,开发了有机物料腐熟菌剂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堆肥发酵成套设备,取得多项国家专利。
以筛选出的适合于多种有机物料的具一定纤维素酶活的嗜热微杆菌TH9(Microbacteriumspp.)等优势菌株为例。以此开发的有机物料腐熟剂能显著缩短有机物料腐熟时间,由常规的30天减少到15~20天。同时,消除了恶臭、改善了处理场地环境卫生状况,劳动力成本由每吨30元降低到10元,减少了处理场用地,由每万吨用地由0.8平方公里减少至0.5平方公里,提高了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理效率。
江苏着力研发出与不同发酵工艺相匹配的成套生产设备。管永祥详细介绍了一款高效堆肥翻抛机,由南京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与江阴联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研制,实现了翻抛—粉碎—曝氧一体化铲斗与国产装载机的配套对接。该翻抛机将电传动改为液压传动,不仅大大提高了翻抛效率,而且节省能源。通过这些堆肥设备和工艺的引进与创新,使堆肥熟化时间控制在15~20天(春、夏、秋季)和20~25天(冬季)之内。尤其提高了牛粪堆肥处理的效率,使处理期限减少到4周以内,提升了我国固体有机废弃物处理的水平,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该翻抛机能力可与进口机相媲美,但价格是进口的1/4,进口机125万元/台,自行研制的为28万元。这种翻抛机与槽式翻抛机相比,具有翻抛彻底(曝氧充分)、灵活、不需要土建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堆肥,而且固定资产投入较少,易于推广。
自主研发的有机物料发酵菌剂和条垛式堆肥成套设备,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在有机物料基本发酵后,再堆置一段时间,待有机物料完全发酵后再进行成品包装,确保发酵完全彻底,杜绝在田间产生二次发酵烧苗现象。
搭配使用效果佳
避免“完全取代化肥”的误区
“有机肥有很多好处,但我们不能走进‘有机肥完全取代化肥’的误区。”江苏省农委耕保站首席专家殷广德提醒道。
长期大量单施化肥易引起土壤质量退化、土壤次生盐渍化、氮素淋失或挥发以及有益微生物减少等问题,单施有机肥又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前期对速效养分的需要。该如何拿捏分寸呢?江苏经过试验确定施肥总量后,依据种植的蔬菜种类、生育期长短、目标产量、品质和效益等综合因素,安排不同施氮水平下的有机氮与无机氮配施比例效果试验,确定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最佳比例。
以不同施氮水平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代表性的露地蔬菜产量的影响研究为例,供试蔬菜有瓜菜类(黄瓜)、茄果类(番茄)、根茎类(马铃薯)、叶菜类(菠菜),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瓜菜类和茄果类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例以2∶8为宜,根茎类以3∶7为宜。果园、茶园,又有差异。
依据因缺补缺原则,农技人员还需推荐中微量元素施用量。针对不同中微量元素的缺乏程度和时期,根据不同作物对元素的吸收特性,通过叶面喷施中微肥,严重缺乏时结合土施加以矫正。如番茄对钙、镁、硼等元素较敏感,则对钙、镁和硼重点补充。
找准目标,有的放矢,江苏商品有机肥正在大步前行。据省耕保站统计,2011~2013年江苏全省各种渠道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料数量为466万吨,其中,省财政补贴108.34万吨。3年累计在蔬果茶园地推广应用2124.54万亩,年亩均用量219.3公斤。今年江苏进一步加大了财政补贴力度,省级财政补贴标准由之前的150元/吨,上升到200元/吨,商品有机肥的推广应用也正向粮食作物拓展。
全省有机肥产业也在不断升级,已由最初的“作坊式、露天型、季节性”为主,向“规模化、机械化、全天候”的新型有机肥产业转型。有机类商品肥生产企业由2005年的50家,发展到2013年的200余家,产能提高到300万吨左右,带动了6000多人就业。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