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东盟基建合作商机无限

  • 发布时间:2015-09-30 15:31:10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秦庚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东盟地区作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传统的重要市场,近年来,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呈现大幅增长,成为“走出去”领域的亮点。来自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的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在东盟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70.2亿美元,增长11.4%;完成营业额224.1亿美元,增长6.9%。今年1月~8月,中国与东盟各国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219.9亿美元,同比增长48.7%,完成营业额1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据统计,目前已有116家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承揽承包工程业务,单笔合同最大金额为13.3亿美元,平均合同金额达0.8亿美元。

  如何看待中国承包商在东盟市场的整体竞争优势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下的新机遇?日前,在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整合力量助力中企

  中国企业在东盟市场的整体竞争优势首先体现在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增强。房秋晨认为,人才和管理是中国承包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成功的中企拥有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甚至通过利用外脑,企业从自身内部迅速提高了管理能力。“核心企业的部门经理在海外项目历练多年,再通过名牌学府的进修深造,派到海外项目部担任经理,使个人的管理能力发生了质的提升,能够独当一面。”

  中国国家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房秋晨表示,随着国内装备配套能力、科技水平的提升,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对中国标准的推广肩负起了更重要的责任。随着中交股份在印度尼西亚的数座标志性大桥的建成,整个中国桥梁的标准,现已翻译成印尼文,成为当地标准。中国路桥在肯尼亚修建的蒙巴萨—内罗毕铁路,全部采用中国标准。竣工后,中国铁路标准一定会成为肯尼亚的铁路标准,极有可能也会变成东非共同体的铁路标准、甚至成为非洲标准。“没有任何一个政府会像中国政府这样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企业‘走出去’”。房秋晨强调,从宏观战略上的制定,到一系列支持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和办法的出台,商务部、发改委、国资委、能源局、交通部、中铁总各项支持政策利好频频,国家领导人、政府高官利用各种机会推销中国优势企业和优势产能,展示了中国政府的集成能力和动员能力。

  随着“一带一路”、中巴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非合作461合作框架等战略构想的提出,中国金融机构通过亚投行、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中拉基金和两优贷款等组合金融形式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力度不断加大。房秋晨表示,这些战略规划和资金支持必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再上新台阶。

  海上丝绸之路再展新空间

  本届东博会突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创海洋合作美好蓝图”的主题。新的形势将会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新机遇?

  房秋晨认为,东盟各成员国恰好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是“一带一路”项目的集聚地,也是中国承包工程企业的重点服务区。如印尼跨海大桥、正在和泰国探讨的高铁项目,都受到所在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

  “应该说,海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合作商机。”房秋晨谈到,近期中国政府提出的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支持,去年为东盟国家提供的100亿美元优惠信用贷款、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100亿美元基础设施专项基金等资金支持,对承包商会会员企业在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东盟十国开展业务将给予巨大的支持,能够产生很多的合作机会。

  房秋晨认为,互联互通强调的设施联通,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他说,现阶段东盟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就是中国承包商正在实施的互联互通项目的建设,靠这些项目把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形成纽带。

  “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投资项目的前景非常广阔,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新的、非常具有潜力的增长点。”房秋晨相信,有国家政策、金融的支持,有东盟十国政府的协助,“海上丝绸之路”将是承包商会会员企业又一个新的机遇,为中企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东盟是我们的近邻,又是我们最重要的传统市场,与东盟的合作充满了希望,具有潜力,商机无限。”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