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光大银行戴兵:多元化支付介质成为发展新常态

  • 发布时间:2015-09-29 15:47: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 贺霞)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戴兵日前对人民网记者表示,支付是金融科技创新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未来五到十年,支付介质的多元化发展将成为新常态,产业各方要围绕保障客户支付安全为核心,通过不断创新支付方式为客户带来便捷的、人性化的支付体验。

  近年来, 我国支付市场日趋成熟,非现金支付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央行发布的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432亿笔,金额1682万亿元。随着支付环境逐步改善以及通信技术的全面覆盖,新型支付渠道大量涌现,早已突破 POS 终端的限制,电话支付、移动支付、互联网快捷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一系列新型支付方式应运而生。

  戴兵介绍,支付的本质是资金的转移。作为资金转移的重要载体,信用卡功能由三个部分完成成,即银行账户、支付介质和支付平台。信用卡的支付介质目前正日趋多样化,除了常见的磁条、IC卡介质,互联网、手机、固话终端、电视等各类创新支付模式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未来,人脸支付、指纹支付、虹膜支付、声波支付等一系列生物智能方式也将进入千家万户。

  磁条作为传统的支付介质曾经是最核心、主流的,如今磁条支付量仍然占据着支付市场份额的大半壁江山。近几年,金融IC卡作为技术含量更高的科技产品,在传统支付渠道中得到了推广。自2014年以来,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部署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工作,并要求“自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应为金融IC卡”,虽然金融IC卡与磁条卡仍会有一段“并用”的时间,但是金融IC卡取代磁条将是大势所趋。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网上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产业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互联网+信用卡”的支付场景逐渐走入了公众的生活。很多银行与通讯运营商合作,推出了NFC手机信用卡,将IC卡应用加载到SIM卡上,实现手机SIM卡与金融IC卡合二为一。数字支付的兴起,支付渠道的多元化,支付介质智能化,未来,这些变量仍将继续发酵,科技会充分发挥支付主体——人本身的能力,指纹、人脸、视网膜、虹膜、声纹甚至皮下芯片等生物体征,都可能成为信用卡支付的主要介质。

  除了技术创新,什么主导着支付介质的演变和推广呢?戴兵认为,安全、便捷、成本是支付介质新旧更替的主要衡量标尺。为什么金融IC卡可以取代磁条卡?那是因为,一方面,金融IC卡在安全技术方面远高于磁条卡,可以凭借多重安全认证机制、加密的数据通信方式实现较强的防伪能力,可有效防范信用卡欺诈风险对客户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金融IC卡可在公交、地铁和餐饮等行业广泛应用,满足居民在公众服务领域的金融需求。此外,金融IC卡的替换成本也是产业各方能够承受的。

  同时,戴兵还提出,统一的技术规则是支付介质大范围推广的先决条件。新介质如果要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不仅需要获得持卡人、商家和银行几方在安全、方便、成本等方面的认可,还要考虑全球市场的认可程度。目前IC芯片卡的全球通行规则最大的还是EMV规则,第二大应该是人民银行制订的PPOC,各个国家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规则。任何一种支付介质的推广都需要全球认可,制定一套统一的规则其实就是一个相互认同认可的过程。就好比我们的火车进入俄罗斯境内要把轮子换了,我们的铁轨跟俄罗斯的不一样,所有的火车都要换一次。

  对于未来支付介质的发展,戴兵相信技术创新层次不穷,“非接无质化”支付必将成未来发展趋势,但没有任何一种介质会一家独大,未来一切皆有可能。目前多种新兴支付介质都在研究探索的道路上,只要符合了安全、便捷、经济的标准,并具备了统一的技术规则,无论是二维码、视网膜、虹膜等方式都将可能推广起来,未来五至十年支付介质必将是百花齐放,多元化发展。

  目前以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的受理市场形态尚未形成,转折阶段的支付市场瞬息万变。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戴兵介绍了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发展思路:以支付安全为前提,以客户体验为出发点,加快应用场景的开发和应用市场的发展。

  戴兵进一步解释说,确保客户用卡安全是光大信用卡支付创新的首要条件。光大信用卡中心将以需求为导向,启动与优质资源企业的合作,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积极稳健推动快捷支付、协议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手段的研究应用,以提高信用卡受理各环节快捷性和易用性为重点,打造随时、随地、随心—3Any用卡体验,并采取、谨慎测试的方式,确保客户用卡和支付安全。

光大银行(601818) 详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