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岱青海蓝,区域战略领航山东经济

  • 发布时间:2015-09-25 07:33:35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实践证明,改革是发展红利,区域战略也是发展红利。“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呈现出战略效应集中释放、综合实力加速提升和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 本报记者 高 翔

  “两区一圈一带”战略格局最终形成两年以来,取得显著成效。“蓝黄”两区两大国家战略继续引领我省区域发展战略,“一圈一带”《规划》确立的目标也在逐步实现。今年6月底至7月,参照去年“蓝黄”两区的办法,省委、省政府成立7个检查组对“一圈一带”《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推进,《规划》确立的目标在一些市的实践中逐步实现,区域战略的引领带动作用突显。

  一体化融合

  “不断做大做强省会济南,并由济南推动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这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规划》的内在要求。”省发改委副主任秦柯说,“按照《规划》部署,济南实力在不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济南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4%,高于全省12.9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济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6.75亿元,同比增长7.8%,增幅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9%,比年初提高了0.32个百分点。“浪潮集团自主研发的服务器连续17年蝉联国有品牌销量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跻身前5。”秦柯介绍,济南实力增强,辐射带动才会有力量,以济南为核心的省会圈一体化发展态势也在持续增强。

  德州、莱芜等周边城市与济南的产业协作日益紧密,德州齐河70%以上的产业项目与济南配套;济南市参照苏州—宿迁产业合作模式,与莱芜合作共建济莱民营科技创新示范园,在济南高新区建设莱芜研发基地。

  “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要素市场、生态建设、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各有突破,7市一体“同城化”建设稳步推进。省会城市群旅游联盟,省会城市群旅游集散中心,省会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全省第一支物流产业发展基金,省会圈“1+6”金融合作协议等一一达成;济莱协作区“五个同城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打破“各守一摊”“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一体化发展,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的首要目标,也是区域战略的重要一环。

  “德州市创新区域融合互动发展新途径,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与北京大兴区、天津红桥区、上海张江高新区等合作共建园区,目前已有58家央企投资的81个项目成果落户。”省发改委主任王忠林说,“聊城市布局聊茌东‘大三角’,集聚了全市50%以上的外来人口与40%以上的非农人口,加快建设面向济南、服务周边区域发展高地。”

  差异化发展

  西部经济隆起带规划,作为两大省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根据西部隆起带各市实际状况的不同,提出建设各具特色的四大发展高地的总体发展布局。建设“科学发展和邻边经济高地”的任务落在菏泽身上,菏泽牡丹产业正在形成规模。

  “目前,菏泽市有牡丹深加工企业120家,出口企业11家,被山东省列为三大新开发油料基地之一。通过尧舜牡丹产业园、盛华牡丹产业园和牡丹籽油深加工等项目的建设,截至目前,牡丹种植面积已达46万亩。”菏泽市副市长王桂松说,“牡丹籽油已经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新兴产业。”

  除了菏泽,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其他三大发展高地都各有亮点。四大高地的逐步“隆起”,将“带”动西部这一长条地带发挥更强大的“海绵”和“泵吸”效应。

  济宁市利用深厚的孔子及儒家传统文化底蕴,全力建设曲阜文化示范区,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已落户曲阜,尼山圣境等重大文化项目已先期启动。在枣庄,台儿庄古城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正在吸引更多的文化项目和文化创意人才,探索着文化旅游产业引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新路,“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建设进程加快。

  临沂市正在加快“两型社会和商贸物流高地”建设。云蒙湖实施了总投资14亿多元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引领沂蒙革命老区迈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更高层次;临沂跨境电商产业园、临沂综合保税区等重要项目的推进,大大加快临沂商城这一中国北方最大物流中心的国际化进程。2014年,临沂商城实现交易额2687亿元、出口54.45亿美元,物流总额4055.8亿元。

  被列入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市的德州,将完成30万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聊城中通集团的新能源客车、九鼎公司的玻璃纤维新材料等新型工业产品,因技术领先、环境友好在西部隆起战略中独领风骚,“统筹跨越和生态低碳高地”渐成。

  汇聚与沉淀

  3000多公里海岸线风潮激荡,国家战略的政策扶持和投融资支持,正以放大效应,加速资本、信息、人才等各种要素资源向“蓝色经济区”汇聚。

  正在建设中的第四代深水大港董家口港,2年内吸引了700多亿元的20多个大型项目;目前,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培植的海洋特色产业园区中,已经有18家初见成效,成为海洋优势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

  烟台中集来福士公司的半潜式海洋钻井平台,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中国市场份额的70%;潍柴重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产品系列最全的船舶动力生产企业,占有国内海洋动力市场50%以上的份额;明月海藻集团的海洋生物主导产品海藻酸钠,生产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销售收入四年翻了一番多。一批骨干企业在这里汇聚。

  如果“蓝色经济区”是发展要素的汇聚,那“黄三角经济区”则是生态的沉淀。以每年1.5万亩的速度增加的土地,不光是黄河水的沉淀,更为“黄三角经济区”的生态高效发展提供了最宝贵的资源——土地。

  目前,黄河三角洲拥有792万亩未利用地,开发利用为宜农耕地、建设用地成效显著。2010年以来,东营市启动实施的9个开发项目,6个项目现已竣工,实际新增耕地6.8万亩。

  根据国家土地占补平衡制度,“黄三角经济区”在异地支持其它区域的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庆云县还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设立了“飞地经济”试验区,吸引省内外用地紧张的地区到“黄三角经济区”投资,以资源互补方式异地共建经济开发区,在共同运营、税收分成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突破了咸水灌溉和耐盐小麦新品种等关键技术,在盐碱化低产农田上创造出大面积小麦平均单产450公斤、最高500公斤以上的中高产示范样板,创造了粮食增产的奇迹。

  “黄三角经济区”以高效生态农业、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轻工纺织、现代物流和生态旅游业为主体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已基本建立。经济的发展需要生态的沉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是一以贯之的原则,生态高效的“黄三角”对山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