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长兴岛经济区向现代海岛城市目标挺进

  • 发布时间:2015-09-09 06:33:01  来源:大连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产业强大 功能齐全 特色鲜明 宜业宜居

  “十二五”以来,依据国家和省、市的相关规划,大连长兴岛经济区把开发的总目标定位于建设产业强大、功能齐全、特色鲜明、宜业宜居的现代海岛城市。长兴岛经济区党工委、管委会顶住经济下行重压,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狠抓产业建设,坚持改革创新,全力向既定目标挺进。

  全力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

  王琪 本报记者刘福国

  长兴岛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定位,是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世界级造船和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面向东北亚的港口物流产业基地。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2.1倍、20.9倍和47倍,开发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重大项目建设成为四大产业建设的支持。近年来,长兴岛经济区坚持边开发边招商,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知名公司,实现招商领域、招商对象、招商方式的转变。目前,共引进重大内外资产业项目240多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个,投资总额近5000亿元。石油化工、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框架初步形成,与之相配套、相关联的产业开始聚集。

  建设环保、安全、低碳节能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是国家赋予长兴岛经济区的重任。目前,长兴岛经济区正在举全区之力,推进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现在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完成长兴岛西部石化片区15平方公里和西中岛起步区28.8平方公里的居民、海域动迁以及土地、岸线整理,道路、电力、供水等12项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开工,南防波堤水下部分主体完工,长兴岛西部石化区30万吨原油码头及240万立方米原油罐区具备使用条件。

  公用工程加紧推进。已引进德国林德、法国威立雅等6家国际知名的专业化公司投资建设热电、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工业气体、危废处理等公用工程以及公共液体化工品码头和仓储项目。各公用工程项目以及配套铁路、公路、供电、天然气供应、公共航道疏浚、防波堤、公共管廊、应急管理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加快推进。坚持边建设边引进项目,目前,总投资550亿元的中石油长兴岛炼化(一期)1500万吨/年俄油加工项目,已完成可研报告内部评审以及场地整理、厂区试夯、试桩等工作,第一、二次环评公示已完成。总投资1100亿元的恒力集团长兴岛炼化-PTA-聚酯全产业链基地项目,三条生产线共660万吨/年PTA生产装置全部投产,去年实现产值400多亿元,成为全球单厂最大的PTA生产基地。拟建的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已完成可研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选址报告编制及两次环评公示,与法国石油研究院、美国雪弗龙等国际知名企业签订了相关工艺包协议,与伊朗国家石油、沙特阿美等公司签署了近4000万吨原油供应意向性协议。项目设备采购、场地强夯已逐步展开。总投资16亿美元的光汇石油储运基地项目,正在抓紧解决油库项目总体规划审批、码头项目消防审查、油库项目环评和项目核准以及开工前各项审查、备案等具体问题,确保尽早开工建设。同时,积极推进中石油昆仑燃气液化气储备基地、铭源和浩德重油制丙烯芳烃等辅助性原料型项目建设,与台塑集团以及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恒逸集团实质洽谈新的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与台湾李长荣化学、沙特沙比克、浙江嘉盛化工、上海惠生集团等企业洽谈取得积极进展,意向投资近千亿元。

  西中岛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2016年底前将全部具备使用条件。这些龙头项目建设将构筑基地原料路径(油、气、甲醇)和投资主体(国企、民营、外资)多元化格局以及烯烃、芳烃产业链同步发展的基础,使国家间的能源战略在长兴岛得以实施,加快实现大连工业多年的烯烃产业链建设梦想。未来3~5年,基地炼化一体化能力至少达到3500万吨/年,年产值近5000亿元,成为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东北振兴以及大连“两先区”建设的产业先导区和混合所有制发展的示范区,早日跨入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行列。

  以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为引领,另外三大产业同期推进。造船和海洋工程产业,已有大连船舶重工拆修船、舵轴生产基地、游艇产业园及松辽游艇等项目。装备制造产业,已有大橡塑生产基地、海天机床、浦项H型材、万阳重工、乾亿重工等项目。港口物流产业,已有大连港原油库区一期工程、进口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区、沈铁物流园区、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及煤炭交易中心等项目。北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临时开放获国家批准,进口木材检验检疫除害基地项目通过国家质监总局审验。

  现代海岛城市越来越美

  王琪 本报记者刘福国

  快捷的公共交通,完善的供水、供电、供暖网络,无死角的通讯设施,网点遍布的金融机构以及融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还有星级酒店、三甲医院、城市公园、生态景观、休闲广场等,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标志。上述的标志长兴岛经济区应有尽有,加上天蓝、地绿、水净,长兴岛正从一个小镇蜕变成为的美丽海岛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港口:公共港区4座7万吨级码头通航,公共港区1号~6号4万~7万吨级码头正在建设;北港区1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7座5000吨至10万吨级码头投入使用,1座10万吨级码头基本建成。

  铁路:南疏港铁路一期工程(长兴岛港至五岛,25公里)2010年12月通车,二期工程(五岛至瓦房店,68公里)竣工通车;10公里长的岛内公共港区至北港区铁路完工、27.5公里西中岛铁路已完成路基和桥梁基础的50%。

  公路:城八线一级公路2007年通车,南疏港高速公路2010年10月竣工通车;长兴岛至交流岛跨海大桥正在做前期工作;30公里城八公路、117公里环岛公路以及岛内主体路网竣工通车,目前岛内主体路网建成500多公里,在建100多公里。供电能力增加到100万千伏安。一期供水能力达12万吨,二期5万吨净水厂(长兴岛)、6万吨净水厂(交流岛)已经竣工,供气、供热、通讯等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长兴岛进入大连“一小时生活圈”,岛上进入半小时生活圈,长兴岛在全省率先实现自然屯全部通路目标,便捷交通实现岛内岛外无缝对接。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2012年完成城市交通枢纽一期工程,二期主体完工,高连线立交桥通车。面积13.4万平方米的市民广场、4.4万平方米的湿地公园、45.4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高标准建成使用。强化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和综合整治,三年来投入近10亿元对居民小区配套改造,城市管理连续四年在全市评比中取得好成绩。

  以城市为依托,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规划建设中心商业区,发展特色商业街,打造专业大卖场。友谊集团五星级酒店和衡逸商业步行街项目主体完工,衡逸时尚购物中心、万融家居广场基本竣工,奥纳影城开门纳客,友谊集团商业综合体、万融城市广场等大型商业项目完成前期工作,一批特色店、专业店陆续入驻。

  为适应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和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新需求,长兴岛经济区正在加快完善大交通体系。争取省、市支持开工建设北疏港高速公路,完成交通枢纽周边道路工程和瓦房店至五岛铁路升级改造,实现公共港区至北港区铁路通车,完善与东北集疏运体系的连接。积极做好长兴岛至交流岛跨海大桥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日益加强。大规模实施了青山生态系统工程,变生态保护为主动建设,全力推进道路绿化、生态公园工程、配套建设园区绿化、荒山造林、生态河、矿坑恢复等工程。近几年累计投入近20亿元,绿化面积近5万亩,栽植苗木4500余万株。在石化产业园区内,设有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等环保配套措施,实现园区环境治理中工业废水排放、烟尘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等各项控制指标达标率达100%。

  不遗余力保障民生

  王琪 本报记者刘福国

  在长兴岛经济区,只要不挑不拣,每个失地失海农民都可以获得一份工作。对失地失海农民的免费培训以及就业扶持,始终伴随着长兴岛经济区开发建设的进程。

  在加快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同时,长兴岛经济区积极统筹社会发展,高度关注民生,持续加大对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的投入力度,每年用于民生的支出都在财政预算支出的30%以上,确保全区居民共享开发建设成果。

  连续4年,长兴岛经济区用于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扶贫帮困、城乡安居等资金达到50多亿元,实施了101件民生工程。

  把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积极帮扶居民就业,制定了40至50岁劳动力就业优惠政策,开展失地失海农民务工技能免费培训,鼓励自主创业,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专门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实训基地,持续对失海失地居民进行免费培训。制定劳动力就业优惠政策,扩大技能免费培训规模,鼓励群众自主创业。仅去年引导式培训失地失海人员2182名、职业技能培训员工430名。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近年来,长兴岛经济区教育投入达到了10多亿元,特别是近三年来,在新建校舍、维修改造、仪器设备、教育民生等项目上共投入近4亿元。全区中小学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高分通过省“双高普九”验收。教育教学设施基本达到省基础教育强区标准,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进入大连市先进行列。为中小学购置40台校车,每年支付运营费用520万元,在全省首先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乘坐校车的全免费, 2012年,率先在全省实行中职免费教育。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现跨省联合办学。

  注重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组建区疾控中心。计划投资9亿元的中心医院部分主体工程完工。积极调整新农合政策,参合农民达到2.13万人。

  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发展活力

  王琪 本报记者刘福国

  作为国家级开发区、辽宁省综合改革实验区,长兴岛经济区建区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优势,努力探索适合经济区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形成了推动开发开放的强大动力。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实行“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建立了“小政府、大服务”、“少部门、多职能、全覆盖”的管理体制。规范了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动迁补偿安置等管理制度,实行了项目并行审批办法,建立了管委会机关综合考评制度,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快捷高效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2013年以来,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开创了开发开放的新局面。

  按照国务院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实施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流程图,完成行政审批电子系统测试,精简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将原有的345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了137项,调整了128项,只保留了83项,取消的审批事项占总数的39%,同时大幅压缩了审批时限,项目办理时限从原先的468个工作日缩短至不超过205个工作日,缩短50%以上。实行了公共行政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公共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机构,两个街道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向西中岛石化产业园区下放100多项经济事权工作,为园区发展注入了活力。

  世界级规划描绘最美蓝图

  王琪 本报记者刘福国

  2011年,长兴岛经济区聘请美国、荷兰、香港的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公司和顾问机构组成专家团队,修编开发总体规划,评价区域功能定位,对各分区进行城市设计和发展战略研究。先后高标准完成全国首例《石化园区安全规划》、《安全评价报告》、《石化园区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及评估报告》,以及《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用海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港区总体规划》、《长兴岛石化园区规划环评》等33项规划编制并通过国家有关部委、省市政府审查,其中涉及国家审批的支撑性规划14项。

  2013年10月,长兴岛城市设计获得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协会颁发的“规划卓越奖”。该城市设计对长兴岛经济区5个岛屿进行功能区分,规划建设“十大园区”,形成城区、产业区、港区“三区”联动、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

  四个城市功能区:长兴岛北部综合服务区28平方公里、长兴岛南部行政中心区28平方公里、交流岛商务区27平方公里、凤鸣岛旅游度假区10平方公里。

  五个产业园区:西中岛石化产业园区95平方公里,西部产业区39平方公里,世界级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园区19平方公里,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32平方公里,临港物流产业园区11平方公里。

  一个政策性园区:综合保税区5平方公里,努力形成居民向城区集中、项目向产业区集聚、集疏运体系向港区集散,城区、产业区、港区“三区”联动、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

  2014年4月,《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交通部、农业部出具《关于长兴岛港区总体规划的评审意见》和《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发展规划对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斑海豹影响专题评价报告的审查意见》,标志着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正式纳入国家石化产业总体布局,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

  本版图片由长兴岛经济区管委会提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