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松机器人公司开发服务业板块 工业机器人仍为最大收入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9-24 07:2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杨 萌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明珠,机器人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有86家涉及机器人概念,整个板块总市值7565.93亿元,与中国人寿的总市值相当。而且,机器人业务并不是这些公司的主业,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以“机器人”为名的上市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机器人)的产品名称中除工业机器人外还标注着,物流仓储自动化成套装备、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生产线、交通自动化系统。
中期净利同比21.54%
《中国制造2025》指出,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应注重创新驱动,突破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大力提升重大装备的自主创新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与此同时,要加快发展一批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设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等智能装置。
有分析人士指出,机器人是目前国内最大,同时也是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公司,公司具有工业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产品线。
而近日,机器人的总经理曲道奎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投入一个很大的领域,并且已经做了六、七年,那就是服务领域。因为中国现在有两大社会问题,分别是养老和康复助残。中国老年人超过2亿,残疾人是8000多万。未来的养老和残疾人康复,机器人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这些人群的生活质量。
对于机器人面临的竞争,曲道奎表示,传统的企业都不怕,但是怕新的互联网企业。因为它们的发展方式跟传统企业完全不一样,它可以不关注投资利润、投资回收期这些因素。所以将来产业的混合、交融,是大趋势。
据机器人的2015年中报显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23.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21.54%。对于这一业绩,公司表示,上半年公司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加强资本平台建设,强化创新能力,搭建多样化的创新平台,在现有业务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明确了零部件板块、机器人板块、工业4.0板块及特种机器人板块四大业务板块联动式发展,同时公司进一步完善治理机构,调整组织架构,建立集团化管理体系,促进公司在转折期实现快速发展,新增订单持续增加,为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工业机器人为收入来源
从机器人中报中分项目来看,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大增41%至2.84亿元,毛利率小幅提升2.4%至36.34%;物流与仓储自动化设备收入同比下滑9.1%至1.98亿元,毛利率保持不变为33.3%,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生产线及系统集成收入同比增长22.2%至2.6亿元,毛利率提升6.6%至34.8%;交通自动化系统因为去年基数较低,同比大增173.7%至6784万元,毛利率为30.52%。工业机器人依然是公司发展最快的业务,也是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
有分析师表示,公司营业成本增速低于收入增速,毛利率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至34.6%,相比较年初小幅下滑。但费用增幅较快,销售费用同比上升39.6%至1719万元,管理费用同比上升49.3%至8274万元,财务费用因借款增加而同比上升83.4%,导致公司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注意到公司研发投入仅同比增长2.33%至1280万元,事实上过去几年机器人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都在5%以下,从研发这一点上看,一些优秀制造业企业比如汇川、科远,比机器人来得好。目前机器人毛利率34.6%,净利率常年维持在19%-20%,ROE小幅增长至7.82%,不过负债率较去年提升8个百分点至41.7%,资本回报率同比下滑0.6个百分点至5.62%。
从公司的项目来看,“基于物联网的工业机器人系统开发和应用”项目。面向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基于物联网的工业机器人系统,研制机器人客户端、机器人WEB服务器、工业机器人无线通讯模块、机器人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填补我国物联网在机器人行业应用的空白。完成在通用汽车公司的示范应用,完成了系统调试工作,试运行效果良好。基于公司物联网平台,可以实现异地工业机器人系统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另外,公司还在半年报中提到了多项题材概念:激光导航AGV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呈大幅增长;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推广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加大与各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在银行、政府、展馆、餐厅等各领域进行合作;洁净机器人市场拓展取得新成果,报告期内,公司洁净机器人成功进入中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3D打印技术与智能机器人技术有机融合,全面开展工业领域3D打印应用;特种机器人在军工领域继续发展;工业4.0自动化成套设备+系统解决方案,涉及智能物流、轨道交通互联网+、激光成套设备。
编者按:《中国制造2025》规划把发展机器人产业作为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突破口,国家从财政、融资等各个渠道为机器人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大开绿灯,上市公司也纷纷瞄准这一商机,加入研发、制造、应用机器人的时代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