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慈:城市“流浪”帮助青年成长
- 发布时间:2015-09-22 07:47: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张希慈是一个标准的台湾姑娘,说话慢声细语。与之相比,她创办的“城市浪人”却具有潇洒的名字,这个教育型社会企业努力在台湾各地举办“流浪挑战赛”,用游戏的方式协助青年走出读书时的小圈子,培养他们认识自我、关心社会、敢于冒险的精神,帮助参赛者自我成长。
创意源于张希慈在北京大学交流的经历。在一年的交换生活里,进入新环境的她觉得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可能性”,十分充实。她曾在旅途中的硬卧列车上结识了一位“老北京”,老人家讲述的北京历史精彩无比。当时她就想,“美妙的故事远比书本精彩,面对面交流才能让年轻人真正感知自己没经历过的事,获得有意义的成长。”回到台湾后她却发现身处熟悉环境,大多同学都安逸于“舒适圈”,极少审视自我与社会,就业往往不考虑社会意义甚至不清楚自己的追求。最终她说服了几位好友,希望用“流浪挑战赛”引导青年正视社会,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从2013年5月至今,“流浪挑战赛”已经在台湾举办了近20场,几乎覆盖了台湾全岛,吸引了3000多人参与。目前,挑战赛已经形成规范流程:赛程有四大领域共计31项任务,每支队伍收到的挑战任务难度不同积分也不同,最终缴回成果最丰硕的团队会拿到奖金奖品。
让张希慈尤其费心的是每次挑战赛的比赛项目。“自我探索”是张希慈希望让年轻人学会自我期待、树立起明确梦想所设立的,所以会出现“试着写下这辈子一定要做的20件事情,请20位朋友在列表上签名见证你会努力把这些梦完成”这种任务;“连结再造”则试图让青年学会温柔和关爱,例如“找个时间和家中其中一位长辈促膝,谈谈他们年轻时曾怀抱过怎么样的梦想”,就是为了以行动重新连结既有人际关系。张希慈曾经出过“找出一个地区即将消失的传统老行业前去拜访,并记录师父工作过程”的题目,灵感正是来自那次旅途中与北京老大爷的愉快谈心。
张希慈觉得,挑战赛的氛围一定要尽量轻松,“城市浪人”不以分数评断挑战成果,“只要把任务按要求提交了,不论内容丰富与否都能拿到一样的分数,而且除了高分奖外还会设置许多创意奖”。在她看来,传统教育里已经不缺乏僵化衡量,挑战赛提倡的是突破的勇气和接触社会的意识。如此设置虽然会导致名次相同的情况,但好处也显而易见:大家往往淡化了竞争意识而更享受过程,队伍之间也会有沟通合作;张希慈有时还会在比赛中设计“自由任务”,完全由参赛者决定并执行自己想要完成的一项挑战。“其实青年最大的‘挑战’,往往是身边一些应该做但没做的事,比如和父母说一声‘我爱你’”。
在主办方的引导下,抱着参加比赛而来的学生往往会在过程中放下对比赛和奖金的执着,学会与他人和社会互动。许多人在过程中开始变得坚强自立、有责任感,是张希慈最觉得自豪的。有的队员在拿到第一名的奖金后立刻捐出,送给挑战赛中接触到的NGO;有队员之后接受“城市浪人”的邀请成为组织的工作者;还有一些人比赛后迈出了之前犹豫的步伐,成为创业者。
随着比赛场次越来越多,“城市浪人”也改变了运行机制。从过去核心团队亲力亲为,到现在设计好核心流程和规范由各地区申请授权承办,张希慈和伙伴们只需要培训承办方再做适当监督即可。规模的复制也带来了盈利的可能,张希慈表示,目前“城市浪人”的一部分收入来源教会、学校等机构为民众承包的教育体验项目;此外,还会和NGO以及其他社会企业合作,通过在比赛中植入他们的项目、议题收取广告费,因为可以让人实际感受所以效果也好于一般广告;同时他们还计划把挑战赛的经验整理成系统化的教材,并在大陆和美国高校里建立社团,推广类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