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让农民企业家“村村开花”

  • 发布时间:2015-09-22 06:29:53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周明华

  不管是李双林的返乡创业,还是邓步华的种葡萄故事,我们清晰地读到其中看点——指向一种情怀和精神:相信家乡,坚定信心。这需要排斥心浮气躁与急功近利,追求长远发展。如果我们能让村民不离土离乡,也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何愁美丽乡村不会焕发勃勃生机?

  记得小时候,老家的村市上出售一种篦子,由高粱秆做成。农闲时,手艺人就坐在一条小板凳上,两腿夹着一根粗笨的木夹子,一针一针地钉下去,一坐就是一天。做工讲究,经过选材、搓绳、针穿、编织、刀裁等多道工序。几分钱一斤的高粱秆做成这样的篦子,一个最少也能卖上几块钱。他们心态稳、坐得住,是篦子编得结实细密的必备元素。同样的韧性,在李双林和邓步华身上也能体现,他们有离乡千里外出打工的经历,有遥寄故乡思念亲人的切身痛感。正因此,他们身上有一股无形的动力。

  以往,对于创业的理解,很多人认为这是城里人的事,与农民工兄弟姐妹关联度不高,农民工似乎只能做创业的配角,顶多是创业带动起来的就业者,处于创业铸造的利益链的末端。其实,2.74亿农民工里大有人才,他们在外出务工中积累了经验和财富、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技术水平,尤其是接受到市场观念的多次洗礼。因此,从打工者转身为小老板,再到今天身家过亿的企业家,农民工中的佼佼者既不输人,更不输志,甚至还有模仿、赶超的后发优势。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像这样的返乡农民企业家队伍必然会不断扩大。当然,支持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可谓环环相扣、任重道远,需要一如既往地不断优化创业软硬环境。在热播的返乡创业题材影视剧中,常见的一幕是创业农民们遇到吃拿卡要的 “软钉子”,往往需要“青天大老爷”出面一招摆平。虽然这让人看着不舒服,但换个角度看,这正表明了法治在县乡市场上的缺位。从农耕文明迈向商业文明,“惊险的一跃”便在人际文化向契约文化的深刻转换,这个过程注定艰辛,注定离不开法治观念与行为的塑造。

  原本就是回到生我养我的熟悉的家乡土地上,仅因离开几年去打拼,如今回乡创业,反倒水土不服,这其实并不正常,也非自然因素,而是人为造成。我们需要先扶正 “三官”——去掉官风、官气、官态,真正将农民企业家当 “创业之宝”。要留住“人”,必须创新服务方式,真正长期为“创客”排忧解难。通过这样的长期坚守,让返乡创业者不再感到水土不服,让他们在创业之路上如鱼得水,像李双林和邓步华这样的农民企业家才会“村村开花”。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