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民航维修迈入“诚信时代”

  • 发布时间:2015-09-17 08:34:48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李开颜 摄□本报记者 王娓娓

  “诚者,真心、实在;信者,诚实、不欺骗”。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也是建设诚信社会、诚信行业的基础。尤其是在民航维修业,从业人员诚信与否,直接关乎航空安全。

  近期,民航局率先在民航维修领域制定了不安全事件及工作诚信记录管理制度,以进一步加强对维修人员的资质管理。对此,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今后,全行业将营造诚信维修的良好氛围,违背诚信原则的维修人员将付出更高的成本。

  诚信维修管理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民航维修业是民航运输链条上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维修人员的安全能力及诚信情况直接决定着维修工作的质量,也是航空安全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基础。

  近年来,国内民航业迅速发展,民航维修业也随之迅速崛起。据统计,截至2015年上半年,我国在册民用航空器数量为3818架,持有CCAR-145部维修许可证的机构为431个,持有CCAR-147部维修培训许可证的机构为39个,从事与维修有关工作的人员已超过75000人。

  伴随行业的高速发展和从业人数的迅猛增加,维修工作中的不安全、不诚信事件也时有发生。有的维修人员存在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一些维修步骤不重要,往往会偷工减料、不严格按照工卡手册施工。有的维修人员为了逃避责任,在接受安全事件调查时,提供虚假错误信息,干扰正常调查。更有甚者为了获得职业发展空间,在申请执照时,伪造或篡改能够证明其维修经验的文件。

  “这些行为起到了反面的示范作用,不利于行业长期稳定发展。如果不及时对维修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工作诚信态度加以有效的管控及约束,将成为航空安全的巨大隐患。因此,构建维修安全事件及工作诚信管理体系已势在必行。”全程组织《管理规定》编写工作的民航局飞行标准司持续适航维修处处长吕新明这样告诉记者。

  此外,民航业作为大流转的行业,维修人员跨企业流动也相对频繁。此前,对维修人员发生不安全、不诚信事件的管理也缺乏统一载体,维修单位都是各自为营,管理对象仅限于本单位在职维修人员。一旦维修人员工作单位变动,原单位的工作记录就随之清除。

  同时,在人员资质管理上,目前只有部分岗位的维修人员需要持有CCAR-66部维修人员执照,未取得执照人员的资质主要是由各单位自行把关。按照CCAR-66部规章要求,维修人员需要累计从事维修工作至少两年以上才能申请执照。因此,现有的执照管理范围难以覆盖所有与维修有关的人员。

  “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对全体维修人员的管理,靠各企业自己‘单打独斗’作用非常有限,必须由民航管理部门统一组织、指导和监管。” 吕新明如是说。

  迈入“诚信管理时代”

  民航维修业将实现全行业、全寿命、人性化的诚信管理,这是《管理规定》出台的终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自2014年7月起,民航局开始在民航各地区管理局、监管局,全国维修机构和维修人员中广泛征求意见,并在上海、广州等多地进行专题调研,着手构建符合民航维修实际的不安全事件及工作诚信管理体系。

  今年8月1日,《管理规定》已正式实施。从《管理规定》适用范围来看,其最大特点是实现了对维修人员的全覆盖,将与CCAR-121/135/91/145/43/147部规章有关以及航空器(部件)制造厂中的维修人员全部纳入管理,改变了以往缺乏统一管理的局面。

  “而各单位的无缝衔接,将能保证维修人员记录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更好地实现维修人员全寿命管理。” 中国民航大学执照考试管理中心任仁良说。

  《管理规定》明确要求,维修人员发生不安全、不诚信事件后,所在单位要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事件经过、后果、调查结论等信息全部如实记录在案。而且当维修人员跳槽时,下家雇主须主动要求维修人员提供记录副本,并将副本全部信息加入本机构为该人员建立的记录中。上家雇主也要保留相关记录至少5年,以便后期追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管理规定》考虑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不诚信”和“做错事”两类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引入分值管理作为测评量化指标,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管理思路。

  其中,诚信将是每一位民航维修从业人员的硬约束。维修人员提供虚假材料、违章等不诚信行为都将被记录在案,并且按照相应的基数扣减分数;如果该行为导致了不安全事件,还要乘以相应扣分系数进行加权扣分。

  但是,单纯由于技术原因“做错事”则有相应的缓冲地带,不会进行扣分处理。达不到事故征候标准的“错”,仅由维修机构自行管理。如若“错”已构成事故征候,导致较大的财产或人员损伤,维修机构就必须上报,由局方进行记录加以管理。

  “通过这些方式构建的维修人员诚信管理系统将能够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更加符合维修业自身特点。”吕新明表示。

  营造诚信氛围促进行业发展

  目前,我国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率先在广大维修人员中间构建诚信管理体系,将对维修业和个人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随着《管理规定》的出台,维修业监管又多了一个有力抓手,不仅可以对不安全、不诚信事件相关责任人起到警示和威慑作用,有利于形成求真务实的维修作风,还可以通过记录准确、完备的不安全事件及工作诚信情况数据,为制定政策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

  记者了解到,民航局将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在FSOP系统内设置了诚信管理模块,实现全国性的实时联网管理,在全民航范围内共享信息。在进行数据记录、评级、扣分管理的同时,该系统还能为利益相关团体、机构、个人提供查询服务。

  “在维修人员劳动关系变更时,用人单位可以参考这些信息。这将促使全行业营造诚信维修氛围,让维修人员脑中时刻紧绷安全、诚信这根弦。”吕新明说。

  未来,诚信管理体系还将与维修执照管理挂钩,当维修人员扣减分值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将不得再申请或续签执照,这意味着该人员维修职业生涯将受到极为严重的限制和影响。

  实际上,对维修个人进行诚信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保障航空安全。“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一线维修人员意识到诚信维修的重要性,管理规定对杜绝违规、不按照手册要求施工等现象的效果已经初显。”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GAMECO)有多年维修经验的大修二部机电车间主任冯旭东表示。

  对行业发展而言,现如今,覆盖全行业各维修单位及局方监察员的数据收集渠道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成。民航管理部门有了一手信息来源,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和全面地掌握不安全、不诚信事件的情况,行业监管能力也随之提高。

  任仁良表示:“利用相关数据,局方可以准确及时地发现维修工作的薄弱环节,总结其中的规律,从而增强政策制定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在全行业内奖励诚信、惩戒失信,更好地传递正能量。”

  诚信维修任重道远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民航维修诚信管理是对管理对象和方式的深层次改革,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还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

  目前,民航局已明确诚信管理建设将分三个阶段进行:2017年之前,将在全行业内完成管理规定的宣传贯彻,引导和督促各机构树立不安全事件及工作诚信信息记录意识,并制定记录制度;2017年~2018年,民航局负责收集数据,改进和完善信息系统,调研和确定分析工具,建立定期分析会议机制,对数据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2018年~2021年,针对典型、多发的不安全事件以及工作不诚信行为,制定指导措施,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然而,任何一个规定要真正落地,都需要多方协同,有了明确管理方法和目标的《管理规定》也不例外。

  作为国内最大的维修单位,GAMECO此前已经建立了员工安全记录档案,用于记录员工的奖惩情况。《管理规定》出台后,公司上下对诚信维修的重视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GAMECO质量总监胡华介绍,GAMECO对标管理规定,制订了诚信管理方案。接下来,他们将添加诚信记录到个人安全档案记录中,对现有档案进行补充,并对辞职、离职员工的诚信记录加以核查,确保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

  作为局方指定执照管理单位,中国民航大学执照考试管理中心将设置专职岗位,记录考生在执照考试和执照申请、续签中的不诚信行为,并将在中心网站(相关网站上)开辟不诚信记录栏,供授权人员查询。

  此外,维修诚信管理符合国家的战略部署和民航维修业的根本利益,《管理规定》落地后,要不断改进、修订,以适应行业发展。吕新明建议,全行业要不断总结《管理规定》与现实工作的差异,积极反馈到局方,真正让《管理规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诚信维修事关你、我、他。只要每一位维修人员都行动起来,将诚实守信化作自觉的行动,从“要我诚信”转变为“我要诚信”,用一颗颗“诚”心构筑的航空安全之基定将更加坚实、牢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