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犯罪片“冷场”谁杀死了“犯罪天分”

  • 发布时间:2015-09-16 08:30:44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特约记者 程喆

  《烈日灼心》档期还未结束,另一部犯罪推理电影《别有动机》即将上映。在一个月内集中播放两部关于犯罪的电影,实属少见。《别有动机》能否获得和《烈日灼心》一样的关注度仍是未知。但从以往犯罪题材电影的小众市场来看,这类电影通常逃不过“被杀”的下场。

  “犯人”没有存在感

  中国电影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2015年上半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就超过了200亿元。但在如此大的总量之下,总有一些小众电影,比如战争题材、悬疑题材、科幻题材以及犯罪题材的电影。

  总体来说,近两年出现了一些有影响力的犯罪题材电影:《闯入者》探讨了三线工人的生活问题,其中也包含了犯罪片的元素;《烈日灼心》的暴力尺度引起了热议,但对于犯罪分子的心理描写很精彩,在国产犯罪电影中极为少见;讲述一起分尸案的《白日焰火》,则获得了柏林电影节最高大奖。其中,《烈日灼心》的表现最为突出,打破了内地犯罪类型电影的票房纪录。而且与擅长犯罪类型的港产电影《扫毒》《寒战》《毒战》等相比,《烈日灼心》的攻势相当凌厉。

  然而,除了《烈日灼心》外,国产犯罪题材电影受到关注的并不多。关注女性权益的《圣诞玫瑰》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但票房只有20多万元。相关影评认为,此类电影剧情很有意义。票房不高是因为在中国并没有较广阔的市场。即便是商业化程度最高、口碑较好的《全民目击》,最后票房也只有1.8亿元——这并不少,但和现在动辄几亿元票房起步的中国电影来说,它的票房同获得的奖项以及口碑是完全不匹配的。

  票房不好、关注度低使一些电影人愈加不愿意碰触这个领域,而少了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和导演,犯罪电影进一步局限于小众市场。试想,如果没有邓超、郭涛、段奕宏影帝“三黄蛋”的加盟,那么《烈日灼心》可能迎来另外一种结局。

  国人喜“乐”不喜“悲”

  中国观众印象较深的犯罪题材电影,多少夹杂了喜剧的元素。冯小刚、宁浩等导演曾对犯罪片进行了重新包装,将喜剧元素融入犯罪片当中,所以就有了《天下无贼》《疯狂的石头》这样的犯罪喜剧——虽然它们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和“犯罪”关联不大。

  中国也有重口味的犯罪题材电影,比如1988年李少红导演的《银蛇谋杀案》,1989年的《死期临近》等。但现在这种阴暗的黑色题材已经不多见了,最能被观众接受的属于商业化风格较为明显的犯罪片,比如《寒战》《边境风云》等。

  在亚洲地区,最擅长犯罪题材电影的是韩国人,在韩国上映的犯罪类型片经常登上票房冠军宝座。韩国人喜欢看犯罪题材电影,除了和电影本身质量有关外,有评论认为这是韩国人“恨意”的体现,这里指悲哀、痛苦、怨恨、悔恨、自责等多种情感长期在心灵深处累积,没有人可以被原谅。在美国电影中,通常有“救世主”存在,这个“救世主”可以是神、英雄、相关机构等。而中国电影则更多地体现了“大团圆”,并配合着一定程度的“健忘”。

  题材过于“高大上”

  与韩国犯罪题材电影大多围绕复仇、争权夺利、激情翻案展开不同,中国内地的犯罪片大部分都是主旋律的警匪片,《全民目击》倒是有不少犯罪片的元素,《无人区》则包含了“西部公路+犯罪”的题材。中国香港的犯罪片基本上全都是黑帮片,也曾经有质量很高的影片。

  中国此类影片大都是弘扬人间正义,主张真善美,主张英雄本色,体现和谐的理念。影片中不论情节多么曲折复杂,最终结果都会是邪不压正,对人物善与恶的刻画也十分鲜明。这一方面迎合了中国人骨子里喜欢“大团圆”的心理;另一方面,少了情感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挣扎。电影《无间道》中有一幕,匪徒反派为了避免暴露身份,杀掉了他自己帮会里的人,于是让整个案情变得扑朔迷离,结局也更具开放性。而在内地上映的版本中,当面对指责他是间谍的警官时,他一言不发地交出了警徽。

  如此一来,犯罪题材电影往往被归到主旋律电影的一部分,仅将创作空间局限在“好警察最终抓到坏蛋”、塑造人民警察英雄形象的层面上。而对犯罪者的心理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揭示、警匪间的复杂关系并没有充分延展。

  实际上,犯罪片是一个很好的讲故事方式,因为它会把人物推向极限来寻找真相。美剧《犯罪现场》能连续拍了十几年,就因为它有着源源不断的故事,观众可以从剧情中不断获得新的信息。《烈日灼心》的导演曹保平也认为,犯罪悬疑在国外是一个大的电影类型,紧张刺激,有天然的商业元素。只可惜国内的警匪犯罪题材电影近几年并未随着电影市场的繁荣而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