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湖北宜昌:沿江打造万亿经济走廊

  • 发布时间:2015-09-13 06:41:5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上世纪70年代,葛洲坝工程兴建,使峡江小城湖北宜昌发展成为中等城市;21年前,三峡工程开工,高峡出平湖,“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成为对宜昌的精彩概括。如今,宜昌充分借力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国家战略,大力实施产业集聚,构建万亿元经济走廊,从工程推动型向内生驱动型转变,昔日“三峡咽喉”逐步成为长江上下游经济区互联互通的“节点”。

  沿江布局

  8月22日,雨后初晴,在宜昌猇亭精细化工园,巨大的化工生产装置填满3000亩园区。停泊在长江边的货船,满载着磷化工产品整装待发。

  每天,这里的精细磷化工产品通过长江水道,运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这些磷化工产品的,是国内精细磷化工龙头企业——宜昌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兴发集团的前身是兴山县一个生产黄磷的小厂。不足10年,兴发精细化工园年生产100万吨精细磷产品,品种达100多种,兴发成为全球最大的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企业。

  兴发集团转型的背后是当地发展思路的变化。化工,是宜昌凭借作为全国八大磷矿区之一的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支柱产业。但很长一段时期,宜昌磷化工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产业发展层次低,企业多而不强。”宜昌市委、市政府意识到,发展已被逼到重新进行产业调整的关键时刻。

  “市里一方面出台‘限量开采、矿企对接、定额供矿’的狠招,关停并转小矿山、小化肥、小化工;一方面,依托长江,引导企业、项目、生产要素向沿江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宜昌市经信委主任王大真介绍说。

  如今,在宜昌猇亭、白洋、红花套等沿江工业园区,宜化集团、三宁化工、新洋丰、东阳光等化工领域龙头企业及相关产业配套项目纷纷落户,通过延伸、孵化产业链,磷、硅、盐、煤化工产业集群规模效益显现。2012年,精细化工产业率先成为宜昌首个千亿元产业。今年上半年,精细化工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17.85亿元,增长12.2%。

  王大真分析说,未来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化学新能源、生物化工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发展重点,通过沿江布局降低运输成本,通过高端“落子”成为专项领域“单打冠军”,宜昌精细化工已经抢得新一轮发展先机。

  目前,宜昌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已双双突破150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现代物流、新材料、文化旅游业产值增幅达两位数,未来几年将每年新增一个千亿元产业。截至今年7月底,在宜昌打造的“沿江经济走廊”,在建亿元以上项目938个,实际到位资金1219.6亿元,同比增长10%。

  “产业布局由分散转变为集中、集约、集聚;招商引资由捡到篮子就是菜、饥不择食的状态,转变为只引进附加值高、规模大、效益好、污染少的企业;发展模式由小而全转变为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资源利用由粗放型转变为综合循环利用型;发展动力由拼资源、让利税转变为自主创新……”宜昌市市长马旭明用“几个转变”诠释了宜昌沿江布局的发展态势。

  互动融合

  “上控巴蜀,下引荆襄”。自古以来,宜昌就以区位优势而著称。马旭明说,打造万亿经济走廊,沿江地区被赋予成为“核心增长极”的重任,产业布局可分为3个部分:上游做旅游,中游做服务,下游做工业,实现一、二、三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

  宜昌市交通局局长马宏彦认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实现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关键。他告诉记者,2011年,三峡船闸年货物通过量突破1亿吨,提前19年达到船闸设计水平。目前,长江上游地区货运物流量持续保持年约20%的增速。加快三峡现代交通物流综合枢纽建设,将有助于提高三峡枢纽的通过能力,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功能。

  宜昌市委、市政府也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机遇,将现代物流业作为6大千亿支柱产业来培育。该市以三峡枢纽港区为依托,沿江布局茅坪、太平溪、小溪塔等10大物流园区,高标准打造三峡物流园、云池物流园等62个重点物流项目。全力推进三峡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发展临港产业、临空产业和临铁产业,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积极融入汉新欧、渝新欧和江海联运跨国物流。

  随着大物流、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宜昌利用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茶叶、柑橘、白酒、食品饮料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业体系,沿江建成9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全市90%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园区。

  当好节点

  “抓住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大战略机遇,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重要支撑点。”宜昌今年明确提出,将打造三峡城市群,助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

  “打造万亿经济走廊离不开区域合作。”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表示,只有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增强综合枢纽功能和区域合作水平,宜昌才能真正成为长江上下游经济区互联互通的“节点”和产业“支撑点”。

  “构建三峡城市群是大势所趋。”宜昌市委政研室主任汤明进一步分析,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轴线,是人口、城镇和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在广阔的长江中上游区域,在武汉、重庆两座特大型城市之间的1000多公里,没有一座特大型城市。近年来,三峡区域里诸多城市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差异互补、合作共赢,产生了良好的经济规模效应,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构建三峡城市群,有助于提升区域整体战略地位和综合实力。

  “随着三峡区域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过去是鄂渝两省市的偏远之地,目前已经变成发展热土。”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建议:建设三峡城市群要打破地域、行政界线,坦诚合作,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制度和合作机制;要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优势互补,全盘拉动,形成合力;要共同着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形成紧密的城市群体系。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