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脱贫奔小康
- 发布时间:2015-09-11 08:31:40 来源: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陈晓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扶贫攻坚倒计时,沿边民族地区能否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小康,关乎兴边富边强边、巩固国防,关乎跨越式发展大局,关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9日至10日,带着对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深切牵挂,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豪轻车简从,深入扶贫攻坚挂钩联系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进村入户、访贫问苦,看产业、找穷根、谈思路,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共谋脱贫奔小康良策。
进村入户 访贫问苦 贫困群众生产发展有较大改善空间
金秋时节,地处西南边陲的陇川县气候炎热。9日,从芒市出发,陈豪乘车抵达勐约乡时,已接近17时。不顾舟车劳顿,陈豪一下车就步行直奔第一个地点——广瓦村委会温泉村民小组。
勐约乡是全县两个贫困乡之一,属于景颇族群众聚居乡,全乡共有1857户7332人,2014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34户2600人。而在温泉村民小组44户172人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到19户39人。
村民尚勒用、谭勒旺两家是陈豪此次入户走访的对象。陈豪分别走进他们的家中,仔细察看家中的物件、粮食、生活等情况。看到两家都还居住在简易的砖瓦房时,陈豪心情沉重:“这个房子不安全,必须要改造。”而在茅草厨房内,看到他们烧饭用的还是木材,陈豪语重心长地对随行干部说:“要想办法让群众用上电、沼气等清洁能源,过上文明生活。”
“家有几口人、几亩地?主要经济来源靠什么?家庭年收入有多少?”坐在尚勒用家院子里,陈豪和主人仔细算起“家庭账”。“有4口人,4亩水田、15亩旱地,经济来源主要靠种甘蔗。家中经济来源单一,子女上学费用支出较大,生活较为困难,下一步想养殖奶牛和种点核桃等经济作物。”尚勒用一一回答。
在谭勒旺家,情况也较为相似,家中3口人,3亩水田,9亩旱地,18亩林地,经济来源也主要靠种甘蔗。
经过实地调研,并与当地干部群众交谈,陈豪感到: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素质低下,都是制约群众发展的瓶颈。但在认真的对比分析中,他也发现了“良机”:当地自然资源丰富,坝区面积大,区位优势明显,气候条件优越,民族风情多姿,干部群众脱贫致富愿望强信心足。 “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较好,但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单一。”陈豪得知,全村4万亩耕地中,就有2万亩种植甘蔗,如果适当改善结构,多种植点其他经济作物,效益显然会很快改善。同时,他还发现,许多村民都有调整种植养殖结构的想法,但又担心市场不好、销售不畅等情况,造成了畏难情绪。陈豪提出,针对这些问题,各级政府要组织干部指导帮扶,在扩大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上下功夫,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快速提高生产效益。
民情恳谈 交心谈心 让贫困群众对幸福生活有盼头
9日18时,广瓦村委会活动室,陈豪主持召开民情恳谈会,听取群众的呼声和发展建议。25名与会代表全部来自勐约乡、广瓦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他们中,有最基层群众代表、人大代表、党员致富带头人,还有大学生村官。
见到省长到来,乡亲们十分激动,早就准备了一肚子的话语,想和省长好好唠唠。
“村里经济发展如何,主要产业有哪些?生产生活上有些什么困难?”陈豪开门见山。
“全乡产业结构单一,主要靠种植甘蔗,经济效益不高。”勐约乡党委书记王学刚率先发言,介绍全乡基本情况,反映基础设施滞后、工程性缺水等困难。
“很辛苦,但也很充实。”女大学生村官余左玉分享了担任村官的体会:一开始人生地不熟,工作很难开展。但经过几个月的时间自己走遍了全村,自己和村里乡亲们打成一片,乡亲们现在都把自己当成了亲人。 “营盘村有多少户群众?总人口是多少?靠什么增收?” 陈豪随口问道。“394户,1664人,靠种桑养蚕增收。”余左玉对答如流,陈豪赞许地点了点头。
广瓦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石章红说,全村下一步将改变产业传统发展模式,坚持长短结合,大力发展比较效益好的蚕桑、肉牛、坚果等种养殖业。
张正朝、董勒归等党员致富带头人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陈豪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村民孔英崩等致富带头人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还把妇女组织起来一同发展。陈豪鼓励村民们向致富带头人学习,依托村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民族风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陈豪还希望乡亲们重视教育,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读,提高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斩断贫困的代际相传。
陈豪对乡亲们说,做好边境民族地区扶贫攻坚意义重大,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将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牢固树立不脱贫誓不罢休的精神,一如既往发扬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确保陇川县早日摘掉贫困帽子,让大家实现率先脱贫、率先奔小康。
陈豪问道:“各级党委、政府已经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乡亲们对脱贫奔小康有没有信心?”“有!”会场响起了异口同声的回答。
基层座谈 凝聚共识集中力量改善边境地区贫困面貌
9日20时许,夜幕笼罩下的邦中村啁鸣虫吟。在村民小组简单吃过晚饭后,陈豪在村活动室召开座谈会,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商量谋划陇川县下一步扶贫攻坚思路和举措。
参会人员虽然不多,但会议主题很鲜明,开得紧凑高效,大家紧紧围绕脱贫奔小康谈思路、说想法、出实招。
陇川县委领导提出,将通过全体动员、形成合力,摸实底子、明确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综合素质提升、强化金融扶贫、实现党建扶贫双推进等措施,如期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确保全县1.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省扶贫办、省住建厅等相关负责人提出,将最大限度整合政策和资金,集中力量推进陇川县扶贫攻坚,尽快取得实效。州委、州政府负责人表示,将举全州之力,全力支持边境民族地区扶贫攻坚。
陈豪一边听取发言,一边和大家互动交流,就全县扶贫攻坚工作进行部署:要进一步摸清底数、精确配置资源,分类施策:针对贫困面较大的乡镇,可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方式解决;对于散居和零星发生贫困的自然村和贫困户,采取插花推进方式,通过“四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要求,实现精准脱贫。
“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牛鼻子’,抓产业就是抓根本。”陈豪强调,要把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依托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符合陇川实际的高原特色农业和民族风情旅游,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增强经济发展带动能力。
“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城镇乡村建设都要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引领。”陈豪强调,要突出规划的先导性,把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等结合起来,整合力量,统筹推进。
“要加强对下派干部的日常管理,杜绝空挂、虚挂、走读现象。”陈豪还对“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提出要求,派出单位和下派干部要严格按照工作职能、时间节点、纪律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想方设法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开完会议,已是夜深。当晚,陈豪夜宿乡村。10日一大早,迎着景颇山寨袅袅升起的云雾,陈豪又进入村中企业,实地察看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